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162)

作者:木南斐 阅读记录

【也是由此,这“叫门天子”的称号,可真真是历史少有,叫人不得不如雷贯耳啊。】

历朝历代诸人:“……”

所谓的“叫门天子”,竟是如此?!

为敌军叩关叫门,是嫌大明亡得不够快?还是太自信叫了门什么事儿也没有?

是怎么有脸做到为敌军叫门的?

这到底是脑子有问题,还是过于贪生怕死?!

可贪生怕死到这种地步,真是还不如干脆死了算了!!

同一时间门——

朱元璋和朱棣等人尽是这种想法!!

如此叫门行径,真的不如死了算了!

怎么会这么丢人?!怎么会这么叫人不耻!!

朱祁镇!为何不直接自裁而死!

明朝朱祁镇时期。

听到此,朝堂瞬间门又是一静,随即不可抑制的抽气声和小声惊呼,诧异,讶然,难以置信等……瞬间门响于朝堂之上。

那声音听在朱祁镇耳朵里,简直让他难堪到不能再难堪的地步!

他紧紧攥着拳,却仍是止不住双拳颤抖。

目光扫下朝堂之上众臣,越看就越是心惊……

这些人……这些人为何如此看他?!

他们想要干什么!

朕是天子!朕是皇帝!

那是朕“未来”所犯之错,现在又有何干系?!

更何况除了他之外,难道还能——

【土木堡之变后,就是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此战由明代宗朱祁钰,以及兵部尚书于谦等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最终使得瓦剌军退出塞外,而京师由此解严!】

【也是由此,此战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朝最终得以转危为安。】

“等等——那是什么?!”

朱祁镇猛地脸色大变的站了起来:“明代宗……朱祁钰——”

话落,他瞬间门朝堂上一人看去,脸色已经变得极其难看。

“郕王……朱祁钰!”:

第53章 离大谱 朱祁镇,真的别太爱了

明代宗……朱祁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朝堂之上,众臣脸色也是尽变,各有各的复杂,然后看向如今还是郕王的朱祁钰。

而再看朱祁钰,也是一副错愕表情。

他当然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自然也就说不出什么来。

只是天幕竟然也会提起他……朱祁钰心中多少有些惴惴不安。

天幕会说他什么?

还有于谦……也是特意提出。

虽然目前为止,听起来倒也还好,但是……朱祁钰在心底不禁苦笑。

皇帝,谁不想当呢?

他竟有机会坐上这个位置,那后期又会如何?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前,朱祁镇御驾亲征,命郕王朱祁钰留镇京师。】

【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瓦剌继续南进咄咄逼人。】

【次日夜里消息传至京师,一时之间,朝野震惊。】

【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面对此严峻危机局面,八月十七日早朝时,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主战还是南迁展开了一场激烈纷争。】

【迁都南京,以避刀兵,这项南迁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但时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之后在于谦的请求下,朱祁钰下令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京师上下才人心稍安,随即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

【八月十八日,在朱祁镇生母孙太后的主持下,大明又召开了御前会议,命由郕王朱祁钰来监国,“暂总百官”商讨对策,紧接着二十二日,孙太后又下旨,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仍由郕王代理国政,以安定人心。】

朱棣的心一直揪着,直到听到此,才稍稍安定下来——

竟然想着南迁?!

那北宋的亡国教训是忘了不成??

还好有人记得!

南迁,就是亡国之开端,一步退,则步步退,完全不可取!

这于谦当真是不错,还有……朱祁钰?

朱棣不禁暗自点头,目前听到这里,总算是有人能站出来,挽回困顿之局面。

不过这位重孙如何,还要再继续听听看。

【正统年间,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而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

【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将王振同党,王振的外甥等也当庭打死,史称午门血案,于谦对朱祁钰说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追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