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165)

作者:木南斐 阅读记录

【关于作战部署上——按照明朝的体制,兵部尚书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

【但朱祁钰专门下令,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于谦有先斩后奏之权,于是,于谦便担负起了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的重任。】

【之后为了能够方便去统一部署,以共同抗击瓦剌,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积极备战。】

【与此同时,于谦还注意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将领,然后还从各地调来兵力,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

【接着在北京周围布置兵力,严把九门,注意日夜操练军队,迅速地提高战斗力。】

【随后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也陆续赶到。】

【再之后,于谦严整军纪,并选拨新进将领操练军兵,分守九城,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这样一来,就逐步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可随时准备与瓦剌军决战于北京城下!】

“好!当真是不错!”

刘彻不禁赞叹了一声。

社稷为重,君为轻。

还有一个接一个的作战部署,以及稳定内部等,这一步步的应对之策,可以说是兼顾有之了。

除了于谦之外,还有那朱祁钰也真是不错,命令果断,也是能与瓦剌决战的一大保障。

明朝朱棣时期——

一直听到这里,朱棣真是不由得连连点头,还好比北宋幸运的是,他大明还能有人可应对此等危机。

比起重用于谦的朱祁钰,那宠信宦官的朱祁镇,在朱棣这里,简直更面目可憎起来!

如此对比,差距真是甚为明显!!

这朱祁镇……不堪为帝。

【除了稳定内部,以及一系列的作战部署外,于谦还认为,土木堡之战的失利,犯了许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后勤保障没搞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20万明军长期在风雨中辗转,军粮不备,军械不习,运输不及时等。

连唯一的饮用水源都被切断,在人饥马渴的情况下,是不能打胜仗的。】

【因此,在于谦上任后,首先实行正确的后勤方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积极做好后勤准备。】

【在人力准备方面,着重整顿,充实京军。】

【京军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覆没后,京城中就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队,于是为了迎接战斗,于谦开始重组京军。】

【他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形成了兵力数量上对于瓦剌军队的优势。】

【除此之外,还派遣监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等地招募兵员,进行应急训练,以备补充。】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听得不由点头:“这人力方面的调遣与准备,确实很充分。”

尉迟恭以及程咬金等武将也是连连点头。

那瓦剌军继续南进,如此紧急情况之下,还能做到如此,这于谦之能确实不容小觑,可见这大明也确实气数未尽。

【在武器装备的筹措方面,于谦也想尽了办法。】

【当时,京城军中仅有十分之一的将士有盔甲,兵器也严重不足,为此,于谦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紧赶制,一方面将南京库存兵器的三分之二,共126万件调入北京,以补充守城部队。】

【同时还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各类装备武器等,并更换了明军的战服以及军旗等。】

【在粮食储备和运输方面,当时,供应北京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的通州,可供京师军民一年的食用,可是由于短期内无法将其运到北京,有人担心被瓦剌利用,主张将这些粮食烧毁。】

【但于谦不同意,他认为,这些粮食是宝贵的财富,是京城保卫战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因此,于谦采用了一切措施运粮。】

【——除官府征用的500辆大车昼夜运粮外,还动员百姓及官兵的家属,亲友自备车辆前往通州运粮。】

【并且于谦还提出,对运到北京20石以上粮食的人,除运费外,另发白银一两,以资鼓励。】

【于是重赏之下有勇夫,在于谦的督促下,运粮队伍川流不息,昼夜往返。】

【不几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京城并储备起来,从而使军心大振,也稳定了民心!而在此基础上,于谦还下令——官兵皆预支半年禄饷,众从皆欢呼雀跃,也更是极大的凝聚了民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