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403)

作者:木南斐 阅读记录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李清照也是从小就很优秀,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文章写得好,作词也更是个中好手,这妥妥就是古代版“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李清照1

6岁时,写的第一首词,就一下子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这首词我们也很熟悉,就是开启了李清照词人生涯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骛。】

汉朝未央官,

刘彻不禁嘶了一声,这首词看似简单,寥寥数语,随意而出,但却有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啊。

不简单,这李清照可当真是不简单。

秦王宫,

嬴政倒不是对这词有多少见地和想法,就是又一次见证了这女子的才能和学识。

果真是不比男子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下定决心创办那女校,从未有过后悔。

这首词一出,别说是刘彻在那里感叹,历朝历代下,确实也有不少文人受到了震撼。主要是这短短几句,言尽而意不尽啊。

美,句子美,境界也美。

果真是能震撼和轰动文坛的一首词。

若是让他们来说,也只余下赞叹的份了。

【这是李清照16岁作的第一首词,质量之高,而在她17岁的时候,作的另一首词,更是评价甚高,且千古流传。】

【这首词就是我们更熟悉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样是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并且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尤其最后一句的“绿肥红瘦”,堪称是佳词典范,是不是有种画面仿佛生动呈现在眼前的描绘之感?】

【这两首词一出,足以证明李清照的才气。】

【不过李清照可不止有才气,还有胆气呢,比如她年纪轻轻,就敢品评北宋的各个词坛文人,就如我们之前说过的,李清照评价苏轼那一句——“不协音律,句读不葺之诗。”】

【可不止是是苏轼,柳永,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秦观,黄庭坚等文人写的词,可都被李清照品评过。】

【李清照为此写的《词论》,因对这些文人的词多加评判,所以在历史上很是褒贬不一,但却也表达了李清照对于词作风格的观点——即她认为“词别

是一家”,要协同音律,且要有内涵,不能过于俗气等。】

【而也正因为如此观点认知,所以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也才是独成一派,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

"《词论》,易安体……"

苏轼去看那小屏幕中出现的《词论》,和弟弟苏辙一起,不由得对他这位徒孙越发的好奇起来。而后看李清照对于他们这些北宋文人作词的评价——

包括他在内,还有晏殊,欧阳修的写词,犹如写诗一样,和音律不匹配。柳永的词倒是符合音律,但是却……俗不可耐?王安石和曾巩的词根本就无法读下去……秦观写词很好,有感情有想法,但是却不通人气?

黄庭坚写词很充实,却也有许多小问题?

苏轼真是越看越瞪大了眼睛,但是到了最后,竟是又不由得笑了出来。

“我这未来的徒孙,这李清照,可当真是有趣,有趣极了!哈哈……”

苏辙也是摇头失笑,可也不免觉得,这其中说的话,又当真是有几分道理所在的。不过如此年纪能发表《词论》,也着实是有十足胆气。

真是叫人佩服,佩服。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其实还未真正历练成为后来的“易安居士”,让我们再接着讲李清照这一生的经历。】

【少女时代之后,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而提起李清照,就少不得要提她的丈夫赵明诚。】

【那时的赵明诚,是当真很喜欢李清照,为此还给他父亲编了个字谜——即“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第一句,乃“词”字也,第二局乃“女”字也,第三次乃“夫”字也,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的意思。】

【所以显而易见,赵明诚对李清照的心思可谓昭然若揭。】

【但赵明诚的父亲可是新党中人,那时新旧两党正处于党争,两人的结合看似不太可能,但可能上天是眷顾的,之后碰上新皇继位,两党之间缓和下来,于是赵明诚和李清照终于得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可以说,婚后的李清照的确是幸福的,为此还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大意就是问丈夫,花美还是她美的意思。】

【而且李清照20岁那年,赵明诚有事去了外地,因为太思念丈夫,李清照又在重阳节这天,写下了这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