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42)

作者:木南斐 阅读记录

【整饬吏治,完善体制就更不用说了。】

【要知道,在李世民厉行节俭的率先垂范下,贞观时期可是我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的历史时期!】

【还有于民方面,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各种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并扩大稳定了唐朝统治基础。】

【同时李世民还注重法治,甚至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法家之论!】

【也由此,在重视法治的情况下,诸如贞观三年,唐朝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

重视法治,不是严刑吏法!

贞观三年,判死刑的才29人?!

嬴政几乎呼吸一滞,蓦地站了起来。

唐朝之稳定,吏治之清明……竟能做到如此吗……

那究其根本……

【无论从哪种举措上来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种种做法和决策,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和安定了民众的生活——】

【在李世民掌管下的大唐王朝,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由此减轻了百姓的负累重担,让真正的庶民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百姓这才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促进经济文化等的繁荣发展。】

【而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的例子——】

【就比如我们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宫殿中,但他却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嬴政蓦地抿紧嘴唇,心下受到不小震动。

【华夏民族,向来是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

【秦皇汉武,强汉盛唐。】

【偌大的华夏民族,秦皇铸骨,汉武画魂!】

【而强汉盛唐之势,更是将我们整个民族更为厚重的凝聚在一起!】

【所以汉人唐人之称不灭啊。】

【那是纵观古今,都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强国盛国之势!那是民之所向,庶民百姓真正心之所往的安定之所啊!】

百姓!民心!

民之所向,心之所往……

这就是大唐铸就盛世的根本所在吗?

为国为民,则千古一帝也。

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所有人都不禁再次望向秦王所在的方向。

那时秦王所接管下的唐朝,那众多庶民百姓又该有多爱戴?

【大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有多得民心,可以先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即哭昭陵。】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

【哭昭陵,顾名思义就是到唐太宗的陵寝前去哭诉。】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由得哑然失笑。

这……如何因果啊?

【这不止是所谓的唐朝“习俗”,而是将哭昭陵放到了唐朝制度中的规定。】

【——凡臣子百姓有冤情未申时,可到唐太宗的陵寝前哭诉。】

【唐朝李洞逸曾言:“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李世民,大唐的白月光,众人心尖的朱砂痣,哪怕在他去世之后,也依旧心怀惦念,难以忘怀,而每遇到不公不平之事等,在臣子与百姓心中,李世民的存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如果太宗皇帝还在,那些冤情和委屈,便可逐一抹平,毕竟那是他们无比信任和尊敬的帝王啊。】

【“帝王”一词,放在李世民身上,已经不止是一个形容词了,它更被李世民赋予了难能可贵的意义。】

李世民早已收敛了笑意,神情变得郑重起来。

他握紧双手,感受着众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到自己身上,只觉得肩上之责越发清晰,脚下之路尤等一往无前矣!

天幕曾说,他将开启这扶摇而上的盛世大唐。

扶摇而上……也不知这盛世大唐能发展到如何鼎盛?

【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大唐一路扶摇而上,直至开元年间,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开元!!”

李隆基骤然激动起来:“是……朕?”

第22章 哀歌之局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开元年间?

听到这里,李隆基霎时就激动起来。

为帝者,谁不想让一个王朝在自己手中发展到鼎盛,从而名传千古,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更何况李隆基一直将唐太宗视作榜样,万分推崇,同时也一直在致力效仿太宗,虚怀纳谏,欲将大唐在他手上推往另一个高度,甚至开创一个能够比肩甚至超过“贞观之治”的盛世出来。

而现在天幕告诉他——在开元年间,唐朝真的进入了全盛时期!他真的做到了?!

这怎么不让李隆基欣喜若狂,心潮澎湃!

底下群臣反应过来,立即也都面露兴奋惊喜,齐齐躬身朝帝王恭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