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53)

作者:木南斐 阅读记录

【而也正是因为这场被当作反面教材的伏击战,因为唐玄宗李隆基错估形势,再次听信杨国忠谗言等一系列骚操作,最终使得哥舒翰等将领被俘,造成了人地两失,甚至让这场平叛战争就此急转直下的严重后果!】

原来那原本两年左右可平定,却最终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竟是这么来的!

李隆基,李隆基……

这大唐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罪魁祸首,岂不就是他……

李世民听得简直怒火勃发,恨不得将其取而代之!

“陛下——”

房玄龄等人立即劝道:“万望不要动气啊,陛下!!”

“朕怎能不动气——”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此子简直……简直该死!!”

难怪后世之人评价他,若是早死就好了。

若是在大唐全盛时期就此死去,如何能有其后这么多令人又恨又无可奈何之事!!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就那样两次轻易听信了谗言,接连致使两员将领被斩首,进而起用哥舒翰,再次迫使哥舒翰无奈出兵进攻,最终又致使潼关就此失守?!

潼关!

那可是潼关!!

【洛阳,潼关,这两个重镇。】

【洛阳已经失守,如今潼关也在李隆基的错误决定下,最终也是失守沦陷。】

【如此,安禄山指挥叛军突破这两个重镇,直取长安!】

【而在这之前,其实在洛阳沦陷的时候,安禄山因封常清和高仙芝有力固守潼关,一直久攻不下,已然有了回撤的打算,可惜李隆基接连两次听信谗言,根本就不仔细调查,加之又自以为是,错误估计,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在安禄山叛军进攻长安之时,以帝王之尊,异常仓惶且狼狈的率众而逃。】

【都城长安,也就此失陷!】

果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自己竟是这样一步步把大唐衰败的吗……

李隆基只觉得一股气血上涌,只勉强压制了下去。

可眼眶还是被激得通红,只觉心乱如麻,眼晕耳鸣,又再次不敢看其下大臣将领,他无颜面啊。

【君储逃亡,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随即马嵬兵变,杨国忠杨贵妃等人被处死,而再之后,李隆基最终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由此,李隆基被遥尊为太上皇。】

【然而李隆基还是留恋皇位的,贪恋皇权带给他的享乐与奢靡,只是当时李隆基已经不得人心,只能被迫交出皇位。】

【但当是时,皇帝与太上皇同时并存,又分属两地,可谓是各相争斗,以将皇权牢牢握在手中——】

【仗还在打着,也不妨碍起内讧,今天我把你那里进行渗透与干预,以此减弱影响力,明天你使我这里亲信撤离,逐渐丧失政治权利……总之,一直到这对父子同月相继驾崩,这样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格局才最终方告解体。】

李隆基已经被打击得脸色惨白,毫无血色可言——

初步听时,还深觉就自此当太上皇罢,免得再搞出什么来,结果……结果他当太上皇竟也还不死心?!

都致使大唐落得了此种地步,此种结果,李隆基此时也实在不禁想扪心自问,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唐朝李世民时期。

长孙无忌深深皱眉:“这样的情况下,后方还如此不定,那前方战乱……”

杜如晦直接摇了摇头:“就算八年最终能够将战乱平定,想必这其中定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是也,天幕之前也说了的。

而一部分代价如何,他们也看到了。

那这之后呢?

【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将士的高呼喊冤中被斩首,哥舒翰明知出兵进攻是注定的败局之战,却也仍恸哭着去赴死。】

【还有其他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诸如郭子仪,李光弼等人……】

【他们死守着大唐,不愿叛,不投降,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这泱泱大唐之荣,身为唐人,死也要死于大唐啊!】

【昔闻宋朝文天祥《正气歌》——浩然正气存天地,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其中所用十二个典故,唐朝安史之乱占两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秦王宫。

嬴政轻声低念道:“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先说颜常山,即颜杲卿,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

【安史之乱发生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然天宝十五载,即公元756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颜杲卿向王承业求救未果,只得昼夜防守,拼死作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