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118)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当值时间,衙门门口没什么人。文湙正从文吏手上接过东西,闻言手一顿,看向文吏:“叫你呢。”

文吏也一头雾水:“下官不认识他啊。”

胡勇三步作两部走到文湙跟前:“臭小子,你以为过去这么些年,老子就不认你了?可你没想到的是,我家爷恰好任职金陵知府,江苏的士子存档一概都从他眼前过,你以为你还躲得过去?”

这样一说文湙便明白了,胡知府嘛!

文湙挥手叫那文吏下去,自己抖抖袖口:“原来是胡知府的奴才,他教的你这样目无尊长吗?在这吏部衙门门口你就敢对本侯这样无礼,你信不信本侯治你家主子一个以下犯上的罪啊。”

这小子当年险些害得他主仆两个没命,此时仗着自己发达了,竟还敢威胁他。胡勇即时眼睛都气红了,扬

起拳头就要揍过去,可是没文湙动作快。文湙小拇指都没动一下,抬腿便踹中了他的膝盖软筋儿,一下子就叫他跪倒在青石地板上。“轰”地一声砸下来,门房听了都不禁揉揉自个儿膝盖。

正好胡远时从里头出来,撞个正着。

文湙转过头对他道:“胡大人既是不会教奴才,本侯就替你教他个乖。这京城里,不是谁你都得罪得起的。”

文湙说完便走了,留下那主仆两个。胡远时道:“怎么回事儿,不是和你说了,日后见着他别生是非,你怎么就是不听。”

胡勇好容易才从地上爬起来,道:“爷,那小子当年害您不浅,这次又指使同党给您使绊子,我们就这样算了?”

“跟你说了多少次,他当年只是年少无知,你怎么还记着。上次在船头,那杨大人也不一定就是故意的,我最后不也没事儿吗?”

这还不是故意?他差点儿就将您扔江里了。胡勇见自家主子不开窍,心里恨恨,发誓要找回这个场子。

也不知胡勇上哪儿学得下三滥招式,叫了一群没事儿做的大娘大婶,逢人便说:“你不晓得我家老爷哦,当年为了打倒贪官,出生入死拿到了贪官的贪污账册,眼看就要成功了,却被个无耻小人告发了藏身地,险些命都没了。好在菩萨保佑,好人有好报,叫我家老爷遇难成祥,才有了今日的富贵。”

再问那小人可有抓到?

“那可怎么抓啊,那小人也不知是使了什么计谋,官竟当得比我家老爷还大。”

手还悄悄往福寿街一指,一边摆手,一边又拿手掩着嘴,好似不敢说出口。

但,整条福寿街叫四品京官儿惹不起的,也只有一个安定侯府了。

有时候,相比于什么荣耀,真相,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自己通过不为人知的途径所知道的“秘闻”。尤其是有关高门大户的,往日里高不可攀的那些人,原来也有不可告人的私密之事。他们将这些东西半遮半掩地传到别人那里,再从中获得自以为高明的快感。仿佛他知道这个所谓秘密,便看穿了全世界。

所以,没有什么东西传得比流言还快。不过短短几天,“安定候原来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一事便传遍了大街小巷。

黛玉知道的时候,眼睛都

气红了,当下便要去胡家对质,叫赶过来的文湙拦住了。

文湙将黛玉按在椅子上坐下,笑道:“不过是些流言,一不痛二不痒的,管它做什么?左右不过几天便有新的传闻盖过去了,实在不值当动这样大的气。”

比如这几天都没什么人议论蒋家的事儿了。

“怎么就不痛不痒了,”黛玉不依:“哥哥你常在御前行走,要是叫陛下误会你品行有失,那你以后的前途怎么办。”

文湙安慰她:“这点事儿我早便想到了,已经和陛下解释过了,无妨的。”

前日就有人得了消息上报,陛下也找他问了。他直接道:“胡大人上告苏州知府尹坤是十五年前的事儿,那年微臣六岁半,他起码也该十六了,微臣哪里有本事害得到他?”

在场所有人皆一脸玄妙:这年头,有些人为了挣个好名声,可真是什么都说得出来啊。

所以上面官员之间传得和下面百姓们传得流言完全不是一个版本,文湙当然不担心。

黛玉听了文湙解释后,方放下了心,却依旧道:“那胡大人怎能如此无理取闹,且行动犹如长舌妇。亏他还是个读书人,非礼勿言的道理也不懂得。”

文湙里头安抚好了黛玉,还得出去稳住杨从旭。他本就看胡家主仆不痛快,再要他知道这事儿,那不得闹翻天。

可谁知还是晚了一步,杨从旭今日往兵部送公文,下人没理由拦他。谁知他送完东西转头就去了胡家,不仅截下了胡远时的马车,还与胡勇动起了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