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13)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薛宝钗和薛姨妈的脸色都有些不好了,心道:这是讽刺我儿子(哥哥)没担当,撑不起门户,只能靠着亲戚吗?

王夫人却关心另一个问题,道:“皇后娘娘身边的嬷嬷?不知是哪位?”其他人也好奇得看向黛玉。

黛玉笑说:“嬷嬷姓戴。”

这下贾母都惊了,道:“居然是这位,看来皇后娘娘确实厚爱你们兄妹,连她都舍得给你。”见众人不解,又接着说道:“这位原是当今生母、皇太后身边得意的宫女,礼仪规矩极好,后来又赐给

皇后娘娘,也极是得娘娘器重。不想如今又到了你们府上,我的玉儿有福。”

众人听罢自然赞不绝口,只薛宝钗道:“嬷嬷再是教得好,哪比得上长辈们细心呢,依我看妹妹还是住回来,既有嬷嬷照料,又有老祖宗在旁指点,岂不更好呢。”正好她准备小选还未寻到教规矩的嬷嬷,这可不是现成的。

真是好如意的一把算盘。

她聪明其他人也不是傻子,但却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宫里的嬷嬷,又是皇后娘娘身边得用的,拢在府里不说教养众姑娘们,就是宫里的贤德妃娘娘也少不了好处,一时间更舍不得黛玉走了。把个黛玉难得,她本只想叫众人放心,岂料火上浇油。还好鸳鸯过来问是否摆午膳,众人方罢了。

用过午膳,黛玉只漱了口,却并不和众人一道饮茶,说道:“哥哥请了人为我调理身子,说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王熙凤笑道:“林妹妹这得了个哥哥就和得了个宝似的,一时三刻不离口。就算林表弟确实人品出众,可也别老说来馋我这没人疼的啊。”黛玉转头笑着对贾母说:“外祖母快听听,凤姐姐这是抱怨您不疼她呢。”贾母就指着王熙凤,说:“好你个泼皮破落户儿,排揎起你妹妹来了。你还少人疼了,可见你就是个不该疼的。”王熙凤连忙上前陪笑打嘴。

正笑闹间,听得小丫头来传话,说是林大爷问林姑娘是否收拾妥当,要准备家去了。

贾母道:“先不忙收拾,先叫林哥儿进来和我说话。”又叫王夫人等先回去吃饭,姑娘们也都随着薛宝钗去了梨香园。黛玉虽犹豫了会儿,但想起哥哥来前交代了:未免外祖母伤心,迁居之事切莫一味强求,待他来与祖母分说。也随着姐妹们走了。于是文湙再进来的时候,就只贾母一人在暖阁等他。

文湙行礼后在贾母下首坐下,端起茶自顾自地喝上,贾母不开口他便也不答话。贾母心里叹道:这位十八岁的安定候,果然不是个简单的。遂开口道:“你和玉儿提前进京,是早有打算的吧。”文湙也没想到贾母这般开门见山,不过这样说话才痛快。文道:“老太君既然知道文湙是有意,就该知道我并不想就妹妹去留问题与您有太多纠缠。”贾母道:“那你也该明白,我并不放心将玉儿交于你。她是我女儿留下的唯一血

脉,自小长在我跟前儿,你叫我怎么把他交于一个才相认的庶兄。”

一番话情真意切,文湙也并不怀疑她此时的用心。但是,《红楼梦》是高中必选课外阅读,所以文湙知道:贾母最终还是舍弃了林黛玉,为了她嫡亲的孙子。

文湙喝口茶,道:“老太君确实是疼玉儿,但也不是说疼她就一定要把她放在身边,况且您又能看她几年呢?”鸳鸯才要插嘴就被贾母抬手制止,文湙看了她一眼继续道:“玉儿自小便有弱症,她又是个心细的孩子,需要人娇娇地捧在手心里护着。而老太君您,不说您自家有亲孙子孙女,还有亲戚家的姑娘们要照拂,您一双手恐怕捧不过来这么些人吧?”鸳鸯终于忍不住了,上前说到:“林大爷,按理奴婢不该插话,但您这话说得伤人心。林姑娘在我们家里,寝食起居,样样是比着着宝玉来的,三位姑娘倒是靠后的。”

“一个姑娘家事事比着爷们儿就算是不薄待吗?”文湙打断她,继续说道:“曾太医给玉儿看过诊,说她忧思过甚以至劳神损气。她下个月才满十二,能让她心神不安的不过是“寄人篱下”罢了。况且若真有谁是老太君放在心尖儿上的,那人也只能是您的亲孙子贾宝玉。人有亲疏,这也罢了,但我林家的千金也绝不能叫一个商女比着。”

贾母神色略有动容,但还是说道:“我老婆子确实比不得你正当盛年,但即使你有疼她的心,你也不是照料他一辈子的人,你可想过玉儿的将来?”文湙立刻应声答:“将来的事便等将来再说。我知道您心里的想头儿,但您的做法却对玉儿不公。您让玉儿和宝玉分住碧纱橱内外,她今年已经十二,将来若是亲事有什么变故,您的孙子是可以另结良缘,但叫我妹妹去死么。”贾母一番苦心被人这样指责,恼羞成怒道:“胡说八道,哪来的变故?”文湙道:“没有变故?那府上的“金玉良缘”怎么来的?今日您尚一心护着玉儿,孩子们也还没什么大矛盾,但您就不怕有朝一日,您会为了贾宝玉舍弃了玉儿,无颜见先太太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