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133)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文湙笑道:“薛姑娘先别恼,没得在别人家说小话儿还说主人家偷听的。再说了,我这儿可有好消息。你哥哥的案子这两天便能结了,你们明日不必再过来了。”

薛姨妈倒是挺高兴,只要案子结了,薛蟠过不多久便可以回家了。薛宝钗倒是想得多一点,只是没等她再问什么,文湙便招来婆子请她们出去了。

待她们走后,文湙便转而看着英莲。

封氏有些不安,英莲倒是一笑,福身道:“侯爷放心,我甄家遭此大难,幸得贵人相帮,才有我母女团聚之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替母亲积福,我也不会叫九泉之下的人不得安生的。”

英莲又道:“侯爷既然准

备对付那贾雨村,还有一事需得告知您知晓。”

于是便将贾赦如何看上了石相公的古董扇子,石相公如何不肯卖,那贾雨村又如何设计得人家下狱抄家一事说了。还道:“此人行径我们往日便有耳闻,实在是无耻至极,又惯会钻营,被罢了几次官又能再起来。侯爷若是想对付他,还是一次干净地好。”

这些女孩儿们,果然个个蕙质兰心。文湙笑道:“多谢你告知此事,你母女两个,日后无论是想回金陵还是留在京城,一应事务借由我林家担待。”

说完便进内院看妹妹去了,至于那石呆子,总有还他公道的日子。

没过两日,薛蟠果然便判了。判的杖八十,险些要了他的命,谁知薛家马车正要来接,大理寺的人马便到了。

本来冯家人是先到顺天府击鼓鸣冤的,谁知贾雨村一听是冯渊族人找了来要告薛蟠的,吓得立马将人赶了出去:“你们既然是金陵的,自然该去金陵告,跑顺天府来做什么。”

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告到了大理寺,状词上大概写着:“某某年族侄遭人纵奴殴打致死,原本判词写着恶人已遭恶报,死于非命。可近日吾等于街上见他真人,且跋扈依旧。可见金陵知府断案不公,故特进京鸣冤。岂料顺天府不应,故而求到大理寺。”

堂上问道:“有何证据?”

冯家人道:“时过境迁,我们虽没有那薛蟠打杀人的证据,却有当年金陵知府断过这桩案子的证据。”

并奉上当年仵作的验尸报告,并仵作证词。有仵作参与,定是已经立案调查过。

大理寺去刑部找当年的卷宗,谁知单单就缺了这一份儿,且编号是断开的。这下好了,刑部也摘不清了。更巧的是,当年的金陵知府,正是昨日拒了这桩案子的顺天府府尹贾雨村。

薛蟠,顺理成章地由五城兵马司转到了大理寺监牢。

这下便好办了,仵作的证词加上英莲的证词,还有葫芦僧的落井下石,薛蟠打死人命并串通官员逃出生天的事便是铁板钉钉了。加上此人本就给人藐视朝廷法纪的印象,大理寺当堂便判了斩立决,刑部还不敢不批——它自己还一身腥呢。

至于贾雨村,当年薛蟠的案子不说。他不过刚上任短短几个月,就能仗势抢夺人家家产,还诬人入狱,此等恶行,哪还容得他逍遥法外。虽说要他的命还不能,但是也发配了,还是由葫芦僧亲自押送的。这葫芦僧也不凡,在西边几年,竟也混出了个把总来。

虽说也是要在西边呆一辈子的命,但贾雨村到了他手上,也怕是凶多吉少了。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只不过贾雨村嘴严实,一直没能扯出王子腾来,才让他有机会在太上皇面前说出“义忠王余党明明已全部剿灭,他还哪里来的人手偷袭潜邸,以至明德郡王身殒?”这样的缺德话。

第65章 哄骗

四月午后的风,或温或凉,却绝不会冷。此时手持一卷书,或捧一盏茶,躺在铺了薄衾的躺椅上,晃动整片苍穹。

当文湙忙完手头上的事,进入蔷薇院时,看见的便是黛玉在蔷薇花架下睡得正香甜的小脸。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细碎地洒在她身上,满院开得正盛的蔷薇花,却美不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儿。

文湙有一丝恍神,然后他便想着,日后怕是要少进内院了。

他取过黛玉拿在手上的书,是一卷法华经,随手略翻了翻,便伸手捏了睡着的人的鼻子。黛玉醒了见是他,打了个小小的呵欠,便推开毯子坐起来:“哥哥,你今日如何回来得这般早?”

没怎么睡醒,得揉揉眼睛。

文湙看她一副小懒虫样儿,笑道:“忙得差不多了,今日便想偷个懒,左右也没人敢去告我。倒是你,怎么这时候睡觉,当心夜里走了困。”

“天气太好,晃着晃着就睡着了。还梦到哥哥带我去翠屏山的小溪里抓鱼,滑溜溜的黄颡鱼,叫人把上头的水流截断了,我拿着小网兜一捞一个准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