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172)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王子腾合上账册:“看来林侯倒是还记得我家与薛家是姻亲关系了,便是他家与我的银钱多了些,也论不上罪吧。”

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文湙笑道:“若是给的银子是他自己家的,那当然论不上,可若是这银子来自甄家呢。”

当年查甄家的时候并不是没有查一查薛家,只是薛家表面并无与任何官员又来往,送给王子腾的,每每都打着节礼的旗号,实在是难以下手。可是恰好叫薛蝌拿到了薛家和甄家来往的账册,这就不一样了。

王子腾脸色阴沉了一下,继而将东西丢回文湙手里:“看来,林侯并不是想查赫连昊遇刺的事儿了?”

“怎么会?我不正在查么,只是王大人外面的刺包得实在是太厚了,我这不得先清一清么。再说了,您这样的庞然大物,我可不指望着一口便能啃下来。”

考验耐心?不存在的,谁耐烦和一个年近古稀的老狐狸比耐心,搞不好等着等着人家就寿终正寝了。就像是在玩木头人,谁动就剁脑袋,文湙之所以将事情透给王子腾,不过是想让他以为自己准备引蛇出洞。如此一来,王子腾便会刻意什么都不做,乖乖得等文湙将他的老底都掏出来。

王子腾修了一座坚固的城池,而文湙已经找到了突破口。

这么多事儿,王子腾不可能事必躬亲,同党是有的,只是此时还不死心,或者说王子腾还没跌倒尘埃里,他们不敢,怎么着都没打算招供。四王八公,同气连枝?有本事你们在王子腾第三次下大狱之后,还继续不招啊。

不过半个月,刑部与户部便将王子腾通过薛家收受甄家赃银的事儿核实清楚了,判的也快——夺职抄家。

这头王家家产刚抄没,三司便分头遣人往各家问话,别的不说,镇国公家,理国公家,神武将军家等必是一一问过的,态度虽说比上次松动点儿,单仍旧咬死了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被发配的贾雨村又叫人押回来了,是的,这位还活着呢。因为他任顺天府府尹期间,有两件不明不白的

案子需要重新审理,便拉他回来调查。

呦呵,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这里头又有前儿才抄家的王大人的事儿。这位不知是什么失心疯,叫贾雨村将两个疑似拐子的僧道私下处死了,在还没有证据证实的情况下,这简直是草菅人命啊。他还顺带着将王子腾指使他包庇薛蟠的事儿说了,虽说这个他没有实际的证据,但前刑部尚书却指证王子腾托他销毁卷宗一事。与贾雨村事事要靠王子腾,不敢留下证据不同,这位前刑部尚书是有实实在在的书信为证的。

树倒猢狲散,这头一波猢狲散的时候,王子腾被判了流放三千里。只是走到半路,他又被拎回来了。

文湙笑呵呵地:“你说你要是早认了,我何必这么折腾,一口气解决多好。一千多里的路,不好走吧。”

哪怕明知道大势已去,王子腾仍然不想搭理这无赖。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王子腾这样过硬的心里素质的,上头的人显然已经是保不住了,不如干脆牺牲他来保全自个儿家小好了。反正三千里路,以王子腾这个年纪也是走不完的,他又没儿孙要顾。

更何况,朝廷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这几家谁敢说没做点儿见不得人的事儿。今日王子腾被折腾,无疑是因为叫皇帝陛下盯上了。这一但折腾完了这茬儿,他们不见得比王子腾禁查些。

便是有人还压得住,但他们不能保证别人压得住,不然怎么解释王子腾怎么从流放的半路上被拉回来重审鞑靼三王子被杀一案。前两桩的罪都是一审一个准儿,没道理,这第三回 要白费蜡的。

所以刑部和大理寺直接上门要关押人犯时,都不用怎么审他们就招了。毕竟他们只是受人指使,又没真的举起兵器谋反,早日坦白,估计还能争取从宽处理。

比如镇国公说:“老夫的确接到兵部传信,说京城不稳,要阻止外来军队进城。”以他的角度,完全有理由让人相信这跟谋反沾不上边儿。至于为什么不早说,那当然是因为他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文书,并无异样了。

神武将军冯唐的事儿大条一点,他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为了保全家小,他当众表演了一番怎么从羽林军包围圈外一见射穿稻草人的咽喉。

不过赫连昊毕竟是鞑靼人,先前不说是因为王子腾压着不敢说,如今王子腾自个儿都死定了的,他自然在没必要为了他叫皇帝陛下记恨上。

至于谁放了赫连昊,真要是查得出来,文湙就不必绕这样大的一圈,还千方百计地吓唬那些人了。那个给看守侍卫下药的小太监,当天便自尽了,什么线索都没留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