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190)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在他们旁边,一个身着靛蓝布衫的年轻公子,蹲在一旁替他们将破了的地方扯起来,方便缝补,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老伯,不是说这海边不安稳了么,你们怎么还没撤到城里去啊,不怕海寇过来么?”

海上挣命的人,有时候可能好几天都碰不到个说话的人,碰到有人来说话,便特容易变得健谈起来。就连说到海寇也依旧笑呵呵地:“怕,怎么不怕,听说上个月好几个村子都遭了秧,上回闹海寇的时候我也还是个大小伙子呢。那时候,运气不好的整个村子都叫人屠完了。那时候朝廷也不像现在,还安排咱进城去住,那时候都还不大管我们的。一听说海上风声不好,爹娘就把我和我家大肚婆塞到腌鱼的大缸里,那个味道啊!可是没办法,想要活命就得忍着。”

年轻人面露不解:“那您们还?”

另一个老伯接口到:“要干活儿啊,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海吃海的,一家子人都进城里去了,这么多张嘴哪个来替我们养活呢?孩子们已经都避进去了,我们这几个老不死的,多打一天的鱼就多挣一天的钱,孙子娶媳妇儿能多扯块儿红布头儿呢。”

“可朝廷不是已经下了告示,说你们进城去了,官府管吃管喝,还给找地方住么”

听得这话,几位老翁都摇头失笑:“后生啊,你这是没吃过穷人的苦!官府就是管吃管住,他管得上生病送人情不?要是有个急事儿,层层报上去等官府给办,黄花儿菜都凉了。人呐,就算吃喝不花钱,也总有地方是要花银子的,而且越闲花钱的地方越多。我们几个老的无所谓,不能叫孩子受穷啊。

又有人道:“这海冦也不晓得要闹多久,要是闹个一两年,没点儿进项,我们那点儿家底够几天的?咱这祖传的手艺,要是生疏个一两年,到时候怕不得给海龙王收了去。”

这一下午,一群人便说说笑笑,直到傍晚才散去。

年轻人自然是文湙,他奉旨从旁辅佐沈东珠,但是半个月了,他仍旧没能说服他。老实人的固执,简直是这世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

见这边散了,沈东珠走到文湙身边,还没来得及开口,便听文湙问道:“茜香四面临海,他们靠海过活的百姓比起我们来只多不少。沈将军,你说茜香每次出兵的时候,他们的百姓也像我们这样惶恐不安,提着脑袋挣生活吗。”

“这,大概是不必的吧,我们永安立国三百余年来,从未动过他们平民一下。只是我们若真是率先发兵,岂不是给后世留下弑杀暴虐的名声,周边邦属又该如何看待我们?”

文湙嘴角一丝嘲讽:“怎么,沈将军以为我们永安凌驾于众邦属国之上多年,靠的只是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

那还要他们当兵的做什么,直接让那帮书呆子保家卫国就好了。

沈东珠给他问得一哽,文湙将目光从背着渔网远去的渔民们的背影上收回来:“沈将军,对于仁义,我们在茜香那里从不少半分,可他们不是照样时不时过来挠一爪子?可见仁厚并不是放到哪里都有用的,况且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吧’仁’这个字放到我们自己百姓身上。你看看刚走的几位老翁,他们不偷不抢,勤劳刻苦,只想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养活家小。若是这样,我们都不能保证他们不受人力侵扰,那我们的保家卫国所为何来。”

“是时候叫那些海冦们看看,雄狮自有雄狮的威严与不可侵犯,要不然他们该觉着自己是在逗猫了。”

看着身边与自己并骑的年轻人,沈东珠真是叹为观止,这人不是文状元出身么,怎么肚子里的算盘,比自个儿还凶残。

只是沈东珠说不过他,只好问:“可是那藏着的奸细还没揪出来,你那计划,稍微透出一点儿就功亏一篑了。”

就在上个月,海冦开始对陆上的渔村下手了,虽说沈东珠会派人巡逻,但不知是谁将每晚的巡逻路线透了出去。以致每次军队到时,都只能见海冦们打着呼哨远去的嚣张背影。

沈东珠气得不轻。

文湙笑道:“在我们出门前确实是没揪出来,不过这会儿应该差不多了。”

沈东珠大惊:“你……”

“不然你以为我非拉你出来做什么,不过是为了叫那人放松戒备罢了。就是要找个人海边漫步,我也不会拉上你啊,你又不好看。”

这嫌弃的模样,叫沈东

珠哭笑不得,但此时也不是多话的时候,便跟着文湙快马加鞭往城内赶去。

可最后停下的地方,却是南安王府。

沈东珠一脸不可置信:“不可能,每日的巡逻路线虽说需要南安王用印,但都是我亲自送来的,绝没有经过第二人之手。王爷就是再对朝廷不满,他也不至于叛国。何况福州是他的封地,除了岔子他能有什么好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