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27)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太上皇也坐直了身子,看着他们两人喊冤,也不说话。

他不说话,皇帝终于坐不住了,站起身来道:“忠顺是否太言过其实了,不过查出一个作坊,怎么就与造反扯上了关系?再说,他二人均是文官,林文湙更是在家守孝,手里无半分兵权,私藏兵械做什么?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太上皇似笑非笑看了皇帝一眼,接着指向文湙:“你,先把刚刚王爷问的话答了。”

“回陛下,”文湙赶忙磕头答到:“微臣出入铁匠作坊,是因为臣托人打了一批东西。因为图纸是微臣自己画的,所以不去盯着不放心。选在前两天去踏青是因为前一阵子臣因打架斗殴被罚闭门思过。好容易禁闭期过了,臣在家待久了就想出去骑骑马,透透气儿。而之所以不到两天就回来…”

看了眼皇帝陛下,有点心虚。

这一眼却把太上皇看得火起,怒道:“你看他做什么,快说。”

“因为陛下赏给微臣的宅子是原承安郡主的,里面有片大园子,内务府没给微臣收拾。昨日臣派去江南采买花卉的的人回来了,臣急着回来布置园子。”

虽然怕太上皇因为自己心爱外甥女儿的宅子换人而动怒,但此时却不得不说。

皇帝显然也有些心虚,解释到:“当时合适的府邸只有这一处,所以儿臣斗胆…”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太上皇道:“若是为了这个,大可不必如此战战兢兢。承安辜负了朕,她的处置是朕亲自下的。你如今是皇帝,自然有权处置,朕断不会因这个怪你。”

文湙继续为自己开脱:

“臣入朝不过四年,哪有本事勾结其他人。虽在工部任职,却只是小小四品主事,上头还有尚书大人和两位侍郎大人,哪有这个本事偷到为兵部订制的兵械而不惊动任何人,请陛下明鉴。”

看着太上皇面色有所缓解,皇帝显然松了一口气。

忠顺王却不会再任他们辩解了,说:“林大人真是好流利的口舌,但证据确凿的事也不是你三言两语能糊弄过去的。”

又转身面向太上皇继续道:“启禀父皇,切莫听这小子巧言辩解。他并不是直接将兵械从户部偷走的,而是从工部调取铜、铁,自己另找作坊打造,连儿臣都差点被他蒙混过去。”

没给跪着的两人再喊冤的机会,忠顺王继续快速道:“林文湙曾是工部主事,要拿到图纸易如反掌,于是他便伺机偷出材料,另找人打造兵器。然而我朝铜、铁管制严格,工部每用一批所需花费都在户部有记录,他便企图用在西北之行中获取的暴利,通过户部左侍郎顾大人将这之中的差账补齐,如此便神不知鬼不觉。要不是他们在搬运途中漏了马脚,连儿臣都差点被骗过。“顿了顿又道:”但他们说他们没有要谋反,看着也不像假的。那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儿臣就不得而知了。”说完还看了他皇兄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太上皇虽然退位多年,政务大多都交给了皇帝来处理。但,兵权至今在握,就算之前文往西北插了几个皇帝亲信,依然动摇不了太上皇对军队的掌控。顾家已是贵为皇后娘家,当朝国舅,能让他私蓄军械的恐怕也只能是皇帝了。

太上皇还活着就私自屯储兵力,这可是犯大忌讳的。

忠顺王心下很是得意,继续道:“儿臣已经扣下了该作坊的一众工匠,捉拿时他们还嚷着是为工部做事的,简直不知所谓。而藏有军械的庄子是林候私产,儿臣不敢私自搜查,请父皇示下。”

又对着顾、林二人道:“听本王一句劝,老实交代目的何在,如若不然,可是要以谋反论处的。”

你们为皇帝尽心竭力又如何,他还不是照样护不住你们。

太上皇扫了皇帝一眼,问:“你是真不知道他二人私自藏兵所为何事?”

皇帝恭敬道:“儿臣确实不知,况且在见到东西之前,儿臣不会相信他们对朝廷不忠

。”

太上皇闻言收起了对皇帝的打量,又厉声问下面二人,“你们呢?也没什么要招的了?”

顾延清道:“忠顺王殿下所言完全是无稽之谈,微臣就只是帮着后生晚辈看了一下账册,并不知道什么军械的事。”

太上皇又看向文湙。

文湙叹了口气,道:“微臣知道现在说什么都狡言诡辩,陛下大可派人去庄子里搜一搜,倒时自可证明微臣与顾大人的清白。”

忠顺王心下咯噔一声,仿佛哪里不对。但想起手下人说,确实看见搬运的牛车掉下来的东西寒光熠熠,定是铁器无误。

事情又已经走到这一步,容不得此时打退堂鼓,故而继续道:“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庄子本王已经派人在各个路口守住了,保证一只苍蝇都飞不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