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有木兮木有枝(36)

作者:阡陌不交通 阅读记录

文湙是没看到贾母这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情,否则他一定很高兴告诉她,不要脸三个字是怎么写的。

只可惜,此时对着贾政,真的很难作出多余的表情。大概对话如下:

贾政:“昨日两位陛下与你说什么了?”

文湙:“问我有没有谋反,我说没有,留我吃了顿饭就回来了。”

一旁的贾琏:骗谁呢?都闹到羽林军封府了。

贾政:“你何时开罪的忠顺王殿下,叫他这样误会你?”

文湙:“舅舅说笑了,我怎么会开罪忠顺王殿下呢?”

贾政:“如此便好!”

一旁的贾琏:胡说八道,没得罪人家他告你谋反!

文湙:“明明是忠顺王殿下得罪我啊,舅舅你可要帮外甥出气啊。”

一旁的贾琏:林兄弟你从哪里看出我们有这本事,何况你不都出过气了吗?

贾政:“放肆,我们既受皇恩,便要恪受本分,忠君爱国,你怎能对殿下如此不敬。”

文湙:“就是因为我足够忠君爱国,太上皇和陛下才送忠顺王去礼佛,给我出气啊。”

贾政:“。。。”

一旁的贾琏:我大概是没有得罪过你的吧,别找我出气才好。

从头到尾,贾政都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文湙虽则一脸恭敬,说出来的话简直不要太多余。至于贾琏,腹诽虽多,一个字都没敢说出口,全程微笑。

这样尴尬又无趣的对话,一直持续到用了午膳,文湙带着妹妹愉快地回家才结束。

到了家

里,文湙送了黛玉回院子,却叫紫鹃跟着去了书房。

“如何处置你,我犹疑了许久。”文湙坐在书桌后面,看着面前低着头的紫鹃半晌,快把人家吓得脸都白了,才开口道:“你是贾家的丫头,我原本并不想将你留下来。听说荣国府常搭戏台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道理只怕你也是懂的。”

吓得紫鹃腿一软,跪在地上道:“大爷明鉴,奴婢向来对姑娘一心,并不敢再有别的想法。”

文湙无奈笑着摇头,叫岑武给她扶起来,道:“你听话怎么不听重点,我都说了是’原本’,你这样怕做什么。”

全然不想想哪个做人奴才的敢担“身在曹营心在汉”这话,岑武想抱个不平,被文湙一眼瞪回去了。

文湙接着道:“前些日子我托了戴嬷嬷和立春,叫她们留心你平日的行止。从戴嬷嬷和立春的回报来看,你也确实担得起忠心耿耿四个字,尤其是昨天,你做的很好。只是我还有一事不解,贾家太夫人对于妹妹终身的那点想头你怕是早就知道的,但我看你前后态度有所转变,这是为何?”

为何?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已。

往日姑娘独自寄居在贾府,孤苦无依,紫鹃只知贾府诸人对黛玉处处宽和,老祖宗更是待姑娘一如宝玉。姑娘在府里,有姐妹们一处玩耍,又有宝玉小意招待,自然觉得这是再好不过的去处了。可如今从那府里走出来才看得清楚,宝玉待人虽好,可是他待哪个姑娘都不差,甚至袭人在他心里都和姑娘差不多地位。老太太虽说表面给姑娘和宝玉的一应份例一样,可宝玉那边还有二太太的补贴,若说心里对姑娘的前程有了打算,但是一无信物,二无定礼,只把个姑娘家和宝玉一起同居同食六年,这又哪里是真正为姑娘周全了?

好在姑娘如今也不是非贾家不可了。

但想是这么想,紫鹃万不敢拿这话去回大爷。虽说她与文湙相处的短,但她也清楚,文湙绝不像宝玉一般纵容奴婢放肆,自来也断没有奴婢插手姑娘婚姻的理儿。

紫鹃恭敬道:“只是紫鹃先前愚昧,鼠目短视,并不值当一提。长兄如父,如今姑娘终身理当大爷做主才是。”

文湙果然满意点头,道:“你很聪明,并且能把这聪明用对地方,这很好。虽说你事

事为玉儿着想,但玉儿的终身也不是你能担得起的。我正愁怎么和你说呢,玉儿那样信任你,你一言一行都必将给她造成影响。好在如今你既想通了,那我便更放心你在玉儿身边了。”

紫鹃听文湙如此说,便明白自己已是得了大爷的首肯了,赶紧谢恩。

文湙阻止道:“你不必谢我,若是把姑娘伺候好了,该我来谢你才是。你既是我林家人,那就由不得外人拿着你的身契了。今日我已将你们一家的身契都要了来,明日你便去贾府把家里人都接来吧。再一个,你去与姑娘商量下,看你老子娘是给姑娘管着产业还是进府伺候,若是前者,便去找忠叔,现下姑娘名下一应田庄铺子都是他总管着,若想进府,便去找陈叔安排就是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