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先生离我远点儿+番外(374)

作者:莫沉吟 阅读记录

田代先生听得又是惊讶,又是奇怪。

“您说的那位都筑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是杀害橘五柳先生的真凶。”回答的却是明智,“但他杀人之后才发现下雨了,要离开就会在泥泞的院子里留下脚印,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田代先生露出“原来如此”的神情,不知不觉间,已经坐在了沙发上。

他发现眼前这些人讨论的问题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听下去。

“这个手法好巧妙啊!”田代先生感叹说,“那位都筑先生,是早就设计好的吗?”

……就像……嗯……

很有敬业精神的田代先生向自家先生和他的儿子各自投去一瞥,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看懂了田代先生的目光的高远淡淡地笑起来。

“我可不会设计出这种粗糙的手法,如果遇到稍微有点见识的警察——比如,嗯……”

他也像田代先生一样,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望向明智的那种眼神已经表露无疑。

“——被当场揭穿也说不定呢。”

明智相当无奈地咳嗽了一声。

“毕竟现在还刚刚迈进21世纪嘛,地方警署的年长警察未免……”

尽管又是替地方刑警背了黑锅,但出于职业自豪感,明智还是为“自己人”辩解了一二。

然而高远看着他时的笑容更加促狭了。

“明智警视当时也没有去纠正同事的错误不是吗?你可是在美国见过Henry Lee的喔!有听他讲过Locard exchange principle吧?”

……好吧,都是我的错!……

同时被“指挥者”和“地狱的傀儡师”抨击的刑警先生,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

随后才向被专业名词砸得头晕脑胀的田代先生解释。

“Locard exchange principle,就是罗卡交换定律,是法国法医学家、犯罪学家埃德蒙罗卡创建的。

“其理论在于‘凡两个物体接触,必会产生转移现象’,是鉴识学中极其重要的理论。”

“而且,”高远笑吟吟地补充说,“罗卡定律是在1910年提出的,我也没有想到日本警察可以在理论上滞后将近百年之久。”

“明智君,别干了,真的。”御庄芳治接上来,神情诚恳,但目光中有掩饰不住的笑意,“光你一个人进步,什么作用也起不了,你那些同事的水准实在是……

“我记得你小提琴的水平很高嘛!”

被父子两人一搭一唱地挖苦了半天的明智,对于芳治老师这个吐槽式的建议,简直没有反驳的欲望。

只是扶着额头无力地说:“我妹妹已经去干这一行了……”

“哦哦,”御庄芳治点着头,“那有没有兴趣往写作方面发展?

“你不是还得过推理小说大赛的奖项吗?”

明智这次连回答都懒得回答,看着御庄芳治的目光明明白白地写着“那次的一等奖就是你”。

很明显,御庄芳治就是逮到了机会,想好好地对素来看不惯的刑警先生打一打趣。

高远耸了耸肩,决定索性凑个热闹。

“我记得你对红酒很有研究?”

印象中这人好像是考过个品酒师证书。

“这方面的话,田代才是行家啊。”御庄芳治立刻又接上了话头。

“啊,先生,我……”被突然点到名的田代先生惶恐起来,轮流望了一下面前的三人,发现就连被吐槽了这么久的明智也没有什么怒色,才松了一口气。

“所以,看吧,”明智像是破罐破摔地摊开手,面带笑容,“我还是只能去当警察。

“不过高远,还有芳治老师,你们也提醒了我,以后要多多在警察的教育方面花些心思呢。”

没有等那父子两人回答,他重新给田代先生讲解起之前被打断的疑问。

“也就是说,按照罗卡定律,都筑先生既然是靠攀爬在门扇上离开现场,那么在现场搜查的时候,理应从那些门上发现迹证。

“比如有灰尘的门上,被不自然地蹭掉的灰尘。

“衣服钮扣或者拉链在门上造成的划痕。

“哪怕没有留下指纹,也可能留下的皮肤或者毛发。

“另一方面,门的接触也可能给衣服和身体留下痕迹,像是木头毛刺的划伤,蹭到衣物上的油漆等等。

“总之,如果第一时间就对现场进行细致的取证和鉴识工作,甚至不需要去推理,也能根据这些证据锁定凶手的可能人选。

“也就不至于草率地把杀人罪扣在一个无辜的……又不让人省心的少年头上了……”

正听得入神的田代先生,对这突兀的最后一句话颇感疑问。

“不让人省心,指的是……?”

明智忍不住叹了口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