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后+番外(134)

作者:酒筝 阅读记录

商君改革,动了多少人的利益?纵使对大秦有利,最终也落得车裂而亡的下场。

今歌想要折腾就折腾呗,反正对自己没有害处。

公子泰和,公子设也纷纷点头,还让三哥不要这么小心眼。

公子将闾差点脸色黑下来,什么叫做不要这么小心眼?我什么时候小心眼了?我劝阻今歌是因为我小心眼的问题吗?我是认为没必要去耗资浪费,懂吗?

其他人表示不听,你的劝阻就是对今歌不满。

为什么对今歌不满?大家心里头都各自有个理由,只是没有直白的说出来与其他人交流而已。

……

秦始皇对于自己一群儿女前来寻找自己的事情,有些好奇,毕竟几个孩子都不像是一同出动的性子。

今日齐齐前来,是有什么大事儿吗?

“阿父,我与几位兄长探查过咸阳城,发现咸阳城身为大秦都城一百三十年,开始成为某些肮脏权贵藏污纳垢的地方。”

“比如北城那片区域,大多数贫民流民,我与兄长们还缴获了一批拍花子。”

“而且,现在水泥铺路,导致道路渗透不进水,咸阳城若是下雨……”

赢今歌与几人一同禀告,并献上了自己与墨家钜子研究设计出来的咸阳城分布设计图。

大概是住宅区,商业区……之类的笼统分布设计图,但秦始皇看了之后,微微皱眉,让人传了墨家钜子上来。

在等待的时候,看向了底下的几个儿子, “你们一起去的?”

“对,阿父,兄长为黔首之心,天理昭昭。”赢今歌话音落下,其他人的目光都转过去看她。

天理昭昭……

“父王,是今歌妹妹寻我们一同前往,见着黔首的悲苦生活,不由联想到了其他郡县,就连大秦都城的黔首都这么惨,更何况是其他地方的黔首们呢!”

“父王,此事可以交由儿臣去办,儿臣一定能办得妥妥当当。”

虽然该事是由今歌提出,可今歌这么忙,自己身为兄长,可以替她分忧。

“父王,儿臣也可以帮忙……”

在立功表现这一方面,谁都不希望自己落在下乘。

秦始皇没说话,目光看向了赢今歌,赢今歌立即明白, “阿父,就交给几位兄长吧,我还打算跟着阿父一起东巡呢。”

其他几人一听,立马就开始犹豫了起来,跟在阿父身边东巡,可是阿父的重视之意,跟自己留在咸阳……

“父王,儿臣愿为父王分忧。”扶苏站出来,巡游天下他已经去过了,既然今歌不在,自己就要监察好那群人会不会偷工减料。

而后,又招来了不少大臣,商议关于咸阳城改建一事。

从春耕前到春耕后一个多月时间里,都因为这件事情吵闹着,最后,大臣们又对这个设计图添补不少,时间就来到了秦始皇要出发的日子。

设计图已经交由扶苏的手中,留下了蒙毅等人作辅,带着一大波人,浩浩荡荡的出发。

由咸阳出发,第一站到达河东郡。

赢今歌在开春就派人到河东郡的各县开设养猪场,以及养鸡,养鸭,养鹅的工坊,不过,也不可能开得整个县城都是。

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彰显出一片萧条,唯有在田地耕作的农夫较多。

马车是多辆且精奇,赢今歌还拉着秦始皇微服私访,体察民生。

一大群贵人经过,农夫黔首们恨不得躲得远远的,生怕出了什么差池。

惹了贵人开心还好,要是不小心惹了贵人不开心或者让贵人不顺眼,可能就是全家遭殃。

可惜,他们躲了,贵人还招他们过去问话,问了平时怎么耕地,亩产多少,家里多少口人,粮食吃得饱吗?平日还有其他挣钱的活儿吗?

农夫们都有些颤巍巍的回答,一一诚实的应声,不太明白为什么贵人会问这样的问题。

又不敢问出声为什么要这么问,只是回答完了之后,有些小心翼翼的低着头。

秦始皇听着这些回答,也是沉默了片刻,在赵地生活了七八年的他,怎么听不出这话语中的含义呢?

“不是说,大秦有新的粮种吗?你们没有吗?”距离之前的粮种传播各地……哦,或许还没来到河东郡?

“贵人说的是那些高产的粮食吗?呵呵,哪能这么容易到我们手中啊?”农夫尴尬的笑了笑,这些贵人问的这些问题,真是让人有种……

真是多来问的,你们自己是什么德行,自己不知道吗?

河东郡这么大,那些权贵官员乡绅的土地千亩万亩,哪里分得过来?

赢今歌看向了秦始皇,眼底眸色夹杂着生气, “阿父,他们太过分了!”

“嗯,调查一下。”秦始皇淡淡应声,还让赢今歌收敛情绪,刚推广,粮种没有一下子遍及全大秦是很正常的事情。

秦始皇派人调查官吏,赢今歌派人调查河东郡特产……开发产业,带动经济,然后就想到了该地最为出名的……煤炭。

发展煤炭资源,首先想到的是炼钢,不过……

赢今歌看了看自己的系统商城,现在制铁才刚起步,不过,自己好像还有不少产业都需要用到煤炭呢。

比如玻璃窗,镜子,陶瓷……

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三地的煤炭资源颇为丰富,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烧制砖块,混凝土……

考察完了之后,立即就给咸阳的王成送信,让他亲自带人过来,包括工匠。

偌大的低成本市场,总比运往咸阳要方便多了!

赢今歌在考察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时,秦始皇已经调查清楚了,对于曾经的旧赵之地,充满了秦始皇憋屈的回忆。

本来就对赵人有些偏见,鱼肉乡里的样子,让他想起了自己在赵地被那群纨绔子弟欺辱的画面,真是该死。

秦始皇霸气的直接让人绑了,送去越地修灵渠,抄家得来的钱财则是用于本地民生发展,得知赢今歌要在此地开设工坊,他想了想,煤炭取暖也挺便宜,可以售卖给黔首们。

麻衣布匹的制衣工坊被没收之后,换了人来管理,之前的奴隶被改为良民,成为工坊里的工人。

也算是苦尽甘来,加上世家粮食被放仓售卖,一下子稳平了物价。

河东郡距离咸阳颇近,赢今歌还将一部分的甜菜种在此地,打算在这儿建立一个制糖工坊。

河东郡的官员下场,使得接下来的几个郡县的郡守县令都奉公守纪,以前做过的坏事,都赶紧给黔首补偿,生怕自己步入后尘。

路过河东郡,河内郡,东郡,济北郡,临淄郡,就到了最东边临海的胶东郡。

赢今歌都打算在这些地方建立养猪场,将自己的养猪事业开展到全大秦,送回咸阳的信,是源源不断。

就连是画珠都被留了下来,提拔了云莺这个二等丫头在自己身边伺候。

画珠斗志昂扬,云莺也满怀期望,她的梦想是伺候好公主,同时向公主学得一星半点儿,然后如同香枝姐姐和画珠姐姐一样,叱咤风云!

华安公主是大秦大部分女子的崇拜对象,但对于云莺来说,太过遥远,触不可及的星云。

香枝和画珠就不一样了,明明与自己一样出身,只要自己也努力,自己也可以做到的!

离开了几个郡县时,赢今歌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思考,除了养猪外,如何才能够发展经济?

总不能够全靠她一个人吧?

又与其他商人世家达成了交易,麻衣布料,粮食,珠宝首饰等……互通有无。

至于临海地区,会稽郡能做的,胶东郡也能建立起工坊,赢今歌都差不多将自己远在咸阳工坊里的那些管事都扒拉个遍儿。

人才啊人才,怎么就不够呢!!

赢今歌还传信给陈平,再招一批人。

途中,又与秦始皇见了不少的郡守与县令,郡守们差不多每年都回咸阳述职,对于曾经跟在典客大人身边学习过的华安公主自然熟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