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后+番外(162)

作者:酒筝 阅读记录

老渔民们也是看着,觉得这些将士们也不是那么凶狠嘛,再打探一下,哦,出海……去打什么岛的人?他们不知道。

反正不关我事儿,只要将打回来的海货送到那些工坊去,会有人专门检查收购,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

一天,几个带兵的过来找到自己时,老渔民都害怕极了,咋地咯?我家孩儿送过去的海货,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

“老人家,我们需要经验丰富的渔民,教导我们怎么下水游泳,每日给工资的那种,多几个都无所谓,关键是有经验,能教人。”带兵的那个看着说话就挺斯文的,客客气气。

老渔民才刚恐慌呢,就听到了这话,有那么一瞬间,微微愣住了, “啊?”

“工钱多少?能跟工坊里的那些工人一样工资高吗?”下一秒,旁边的人就赶紧询问了。

“我也是渔民,看我这年纪,绝对有经验。”对方说了,多几个老渔民都无所谓,有经验,又会教人,那就不是我了?

我就是教会了我儿子去打渔,现在才能够将海货送到了工坊里去呢。

“当然,一般工人一天13到15枚秦半两的工资,我们一人二十枚秦半两的工资,请十个老师傅。”毕竟训练不是一日而成,再加上天气如果骤变,或许一日下水就那么大中午有太阳时。

老渔民顿时觉得兴奋的眼睛都亮了, “好好好,我来,我来。”

“我也可以,能日结吗?只要十个吗?等着,我这就回去叫上我老大哥。”

“先报名啊!等会儿就够人了!”

老渔民没想到这滔天的富贵终于轮到自己头上了,平日都只能够在海边捡捡海货,如果遇到扇贝,还需要自个儿撬了壳才能送到工坊去呢。

当然,专门负责检查收购的工人,也是来自他们本地的,一眼就看得出这海货是否新鲜,有没有造假骗人。

大部分都是老渔民,毕竟有经验,但……也只是几个人,更多的老渔民都没有稳定的收入。

现在,二十枚秦半两,多干几天,就比他们多一天的工钱!必须有我啊!!

说是要十个,结果来了十五个,如果是在大中午的时候,大家回家吃饭或者走动时,会更多人。

那些老渔民激动又眼巴巴的看着,最后小领队做主,全收了。

应该,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的确,回去后被上司臭骂了一顿之后,唯有无奈的摸了摸自己脑袋, “校尉,他们看起来就挺可怜的,那泪眼汪汪的看着我,我,我就想起了我家乡的老父亲。”

校尉最后能说什么?

“行吧,可下次千万不要这么干了,知道吗?军令如山!”谁家没有个亲人?特别是有些家中还有老母亲或者老父亲的……

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回来!

带着这样的伤感,在训练这群兵崽子们下水时,都颇为严厉,又时刻熬着姜汤。

在学会下水游泳潜水一系列之后,又登上了船,试试船上作战的功能,不过,还是有一批士兵会晕船。

韩信无奈,都训练了这么大半年了,又是潜水又是游泳的,之前登上渔民的船时,怎么就不见他们晕船呢?

无妨,我们靠的是去到他们岛上作战的!带上蔬菜和豆子(以待后面发芽当青菜)出发, “大秦万年!”

“大秦万年!”

在秦兵出发的那一天,琅琊郡的不少黔首,都来到了海边,看着这几艘船出发,眼底带着依依不舍。

“就这样走了啊?一路顺风啊!”

“要打胜仗回来啊啊!”

“要平安回来啊!!”

见着船只开始走远,有些感情深厚些的……都忍不住朝着船只呐喊,他们走了,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够将海货卖给他们了?

“我当‘教练’的工作,也没了……”老渔民好生叹息,这才多少个月而已,还希望能挣久一点呢!

军营里负责收购海货,负责煮的那些工人们,也开始失业了……

没几天,来自咸阳的一队商队,在这里建设了好多个工坊,要招工人,我们准备做‘晾干,烟熏海鲜’的生意,依然是收购。

海边的郡县城市就那么几个,赢今歌觉得内陆地区还多人都没尝试过呢!市场可广泛着呢!

这一次,要招收的工人更多了,尤其是有经验会分辨是否新鲜的老渔民最为受欢迎。

年轻的渔民眼巴巴的羡慕看着, “大父,我什么时候也能够像你这么厉害?”

只要每天坐在那里检查是否新鲜,是否坏了……就能够拿到工钱了!呜呜呜呜,羡慕。

被羡慕的老渔民哈哈大笑的拍着自己孙子的脑袋, “这个可要你自个儿亲身经历了,多捕鱼了,才能分清楚呢!孙子,多出海,才是你积攒经验的时候。”

老渔民还偷偷问过管事, “你们这工坊,打算开到什么时候?”

管事说了, “我们这工坊,暂时没有关闭的想法,像南边的会稽郡,那边也建造了这样的工坊,都两年了!现在还在开着呢。”

可见,是一个长久稳定的工作,孩子多积攒一下经验,将来也能够继承自己的工作。

“好好干,如果今年盈利了,年底还会发奖金,最起码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奖励!”管事画大饼,哦……不,是真实的用绩效来鼓舞着他们。

奖励?也就是赏赐咯?

必须好好干!孙子,你也多跟你父出海打渔去,别当个小傻瓜!

第一个月的工资是日结的,第二个月是七日一结,第三个月是一月一结,表示我们工坊是真的稳定下来了,也得到了你们的信任。

不管是渔民们还是工人们,都十分勤快的工作,偶尔还会想念一下已经出海打仗的大秦士兵们,也不知道他们去到哪儿了,还顺利否?

带着公主送的地图,他们觉得还挺顺利的!粮食嘛,只需要在大海一捞就是了,能直接生吃呢!

先前往宝岛,将那块能一年三熟的土地给打下来!将来,我们大秦的黔首就不愁会被饿死了!!

……

砀郡,赢今歌来到受灾的县城,这里已然是一片狼藉了,满地都是泥泞和尸体。

“这些尸体必须敛尸,就地焚烧,不然的话,容易引起瘟疫。”赢今歌落脚在营地里,走出来查看情况,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被水灾淹死的无数黔首的尸体。

赢今歌眼底划过了一丝不适,下一秒,又赶紧做决定。

尸体腐烂后,病菌会顺着水流涌向四面八方,喝了不干净的水,也容易生病……

甚至,有些人会因为水灾过后没有粮食,捡尸体来吃……

“公主??”旁边的士兵听到了公主的吩咐时,有那么瞬间是为难的,古人讲究是的‘入土为安’,就地焚烧,会不会不太好?

可一听到瘟疫这个词之后,立马就精神了, “真的会有瘟疫吗?”

“俗话说,大灾过后必有大疫,就是因为这些尸体引起的!赶紧的,别愣着了!”赢今歌看了自己这些士兵,再看看更多的黔首。

想到了另外一个词:以工代赈!

“我们是大秦朝堂的人,奉始皇帝之命,前来赈灾!”赢今歌朝着他们开口。

————————

第61章

赢今歌带来了一支军队,士兵们成了小队长,带领那些花工钱请来的黔首一同收拾受灾而亡的尸体。

除此之外,还包食两顿,满满的饭菜。

那些不来的人,等着朝廷给他们发放粮食,一开始官员制定的是做成粥,再放些盐下去,算是让他们勉强填肚子,想吃饱是不可能的。

可过没两天,就发现有些黔首实在是太懒了,又是发工钱又是包食两顿,都能让某些黔首宁愿前来吃食盐粥……

尤其是附近居住的黔首……

赢今歌想了下,想起了曾经和珅一个特别出名又有效的赈灾放粥——掺沙子!

“沙子?这粥里面,怎么会有沙子?”某些黔首还觉得自己聪明极了,我都无需做工就能够吃白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