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乾隆当弟弟的那些年+番外(66)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弘曕:……

如果不是确定曹师傅和卖六味地黄丸的药铺没关系,他甚至觉得他是卖六味地黄丸的托儿。

让上书房的学生们吃六味地黄丸补肾,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

乾隆看到送到跟前的折子也有些傻眼,你说你自己吃补药也就算了,让皇子阿哥们跟着吃蒜怎么回事,他的皇子阿哥们可没虚弱到上个学还得吃补药,于是在折子上重重写下朱批:胡说八道。

和之前“放你的屁”有一拼。

雍正爷批折子动辄数千言,乾隆皇帝和雍正爷完全两个风格,能少写就绝对不会多写,奏折上的朱批往往只有短短几行甚至几个字。

他登基这几年已经忙的连最爱的诗都没空写了,还想让他批多少字?

总之就是,曹师傅挨了顿骂被调走,而上书房的其他几个师傅都是兼任,衙门里有事也没来。

孙嘉淦孙师傅兼管直隶河务工作,前两天亲赴天津勘察河道去了。

史贻直史师傅刚从湖广总督迁为直隶总督,回京没多久就常驻保定的总督衙门,这些天正因为洋商进京告御状一事忙的焦头烂额。而且他常驻的衙门在保定,有空也不会大老远从保定回到京城,

方苞方师傅兼任礼部右侍郎、三礼馆副总裁、经史馆总裁等职,修书本事清闲的差事,礼部也是清闲的差事,但是几个清闲的差事放到一起就不清闲了,天天各个衙门轮流转,备不住被哪儿缠住就没空过来。

平时上书房至少有一个专职带皇子阿哥们读书的师傅,这次也是巧,曹师傅刚走,其他几个时候都有事,于是上书房这边一下子就没有能管得住这群学生的师傅了。

学生们再怎么懂事也还是孩子,最大的也才十几岁,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没有师傅管着会闹腾起来再正常不过,不能指望一群皮猴子能有多老实。

本来大家的课程安排的非常清晰,上午读书下午习武晚上陶冶情操,侍读学士和谙达师傅们各司其职,这群小祖宗还算安稳。

然而很快侍读学士和谙达师傅们就安抚不了他们了,于是上午本该学习四书五经,几个阿哥拿着琴在那里制造噪音,几个阿哥穿着短打去门口打布库,几个阿哥支起画板去花园写生,还有几个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

告状是绝对不敢告状的,他们不是上书房总师傅,告状被阿哥们逮到没有好下场,这也不是他们能告状的事情。

于是情况就变成现在这样,越没人管越松散,越松散越没人敢管,只等皇帝什么时候来抽查发现问题骂一顿才好。

弘曕感觉他来的不是时候,欲令其亡必令其狂,洞天深处现在的情况太像挨罚之前的最后狂欢了,他只是一个无辜的路人,不想跟着一起挨罚。

倒霉小叔为了避免更倒霉赶紧找借口离开,他有一对一教学沈老师,不用在上书房按部就班的学四书五经,下次再想不开往这边跑他就自罚三张大字,肯定能长记性不胡乱跑。

小果亲王感觉今天诸事不顺,也不敢到处跑了,回到万方安和轩老老实实读书练字,争取让他们家皇帝老哥教训其他小孩儿的时候别想起他。

至少不能往枪口上撞。

事实证明,小果亲王此举非常有先见之明,当天晚上一群不老实上课的闹腾孩子就被前去抽查功课的乾隆皇帝逮了个正着,据说连皇子带王府阿哥全都是哭着离开的,可见被骂的有多惨。

皇帝这一通火罚的非常有用,不光上书房的皇子阿哥们老实了,连小果亲王也跟着消停不少,具体表现就是他足足半个月没主动跑去九州清晏找存在感,弄得乾隆还有点不习惯。

小果亲王不去捣乱的理由非常正当,他们的小火车已经圆满通过试运行阶段,他有正经事情要忙,其他事情都得靠边站。

大概他们家汗阿玛真的有在天之灵,只要儿子许愿不管什么难题都能帮着克服,再加上还有庄亲王这个精通杂学还闲着没事儿干的帮手在,他们已经把从遵化到胥各庄铺设铁轨要花多少银子都给算出来了。

预算已经做好,离铺路还远吗?

弘曕忙活的同时也不忘听外面的消息,他们家五哥猜的很对,那个贪污受贿但是却有本事的卢焯的确没死成。

本来判的是秋后处斩,还没到秋后呢皇帝就先反悔了,说是卢焯被弹劾后主动认罪,只要他把收的所有贿赂全部交出来,刑部就改文书判他充军,虽然充军会受罪,但是好歹保住了性命。

这些让和亲王给猜准了,后面的肯定也差不了太多,估计那家伙要不了几年就会被他们家皇帝老哥找借口召回京城然后继续驰骋官场。

至于他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受贿,这谁也说不准。

弘曕听了一耳朵就不听了,反正和他没关系,眼前的问题是怎么让朝中的大臣们同意让他们铺铁轨。

试运行不需要多长的铁轨,他们直接在城外找了片空地来当试车的地点,还请了皇帝和满朝文武去观看。

小火车的试运行圆满成功没给他们丢脸,但是有些守旧的大臣觉得这东西以前没见过还要花那么多钱死活不同意让他们在遵化铺铁轨,甚至说出“烟伤庄稼,震动寝陵”这种离谱的话来阻拦。

不是,遵化是有皇陵不假,他们家汗阿玛还没说什么,那些人急什么,动他们家祖坟了?

第47章

*

小果亲王很不服气,但是他没法和那些大臣争辩。

人家上朝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他一个小孩儿跑过去实在不像话,为了避免他们哥儿仨一起挨骂,他还是老实点比较好。

他没法去吵架,他哥可以啊。

和亲王从他弟的抱怨中得到灵感,上朝时舌战群儒,谁拿“小火车动静太大会惊扰到皇陵”当理由他就怼,皇陵里住的是他们家汗阿玛,汗阿玛都没说话轮得到别人反对?

主打就是一个不讲理。

好好一个朝会让和亲王的胡搅蛮缠给弄的乱七八糟,偏偏皇帝还不管,就在那儿看着他弟胡闹,这能是胡闹的事儿吗?

听听他说的都是什么,就不怕先帝爷泉下有知直接把这几个不肖子孙全部带走?

最后朝会上的官员实在听不下去了,集体施压让户部同意几个王爷胡闹,不就是修一条乌烟瘴气的路,让他们修,看看先帝爷到底有没有话说。

户部尚书咬牙切齿,行,批钱是吧,他今天批了明天就从其他地方补回来,谁都别想让国库的钱花在没用的地方。

和亲王诧异,“没说让国库出钱啊?弘曕说他掏钱。”

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脸都绿了,早说不掏钱不就好了,早说他至于这么反对吗?

要不是旁边的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拦着,户部尚书能当场跟搞事儿的和亲王干架。

乾隆看戏看的开心,知道再闹下去他弟肯定要挨揍,终于开了尊口把捣乱的人打发出去。

他们大人有大量不和混蛋小子一般见识,修个路而已不用那么在意,他们还是继续讨论苗疆那边的事情吧。

回头他让工匠们研究没那么大烟气的车,争取让小火车路过的时候不熏伤路边的庄稼。

前来议事的六部尚书们:……

要不是上头坐着的是皇帝,他们非得打人不可。

和亲王像打了胜仗的公鸡一样离开,嘚瑟的模样看的人牙痒痒。

乾隆:啧,没眼看。

和亲王才不管朝臣的想法,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看十六叔的,如果铁轨铺好之后真的能和工匠们吹、咳咳、说的那么厉害。

只要第一段能成,接下来不用他们催,朝中大臣看到好处自己就会站出来。

如今朝堂上一提准噶尔就是安抚,但是就算不和准噶尔打,苗将那边也得打。

那边从雍正朝到现在,改土归流推行了多少年就打了多少年,花出去的银子跟流水似的,在军费面前其他什么钱都是小意思。

上一篇:Competitors 下一篇:他比烟花寂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