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榜下捉婿+番外(66)

作者:青青小艾 阅读记录

虽然薛宝钗对每个人都很好,但黛玉至少有人可以说话了。

日子就这么慢悠悠地过了一段时间,直到维扬那边传来消息,说是父亲重病,要接黛玉和兄长过去。

因为母亲一直生病,黛玉和兄长担心消息告诉她会加重病情,便托了婶婶帮忙隐瞒,另寻了兄长要回乡参加科举的理由去了维扬。

抵达维扬之后,兄妹二人才知道父亲林如海独自一人在江南的这段时间,不但要在官场上与人周旋,私底下还要调查那些盐商与官员勾结的证据,偏他身边除了管家也没个值得信赖的人,以至于后宅出了纰漏,被人偷偷下了毒。

好在堂伯听说了父亲重病,立刻托人情将宫内的太医请了两个同他们兄妹一起来了维扬。

两个太医一个擅调理,一个擅解毒,竟正好对了父亲的病症。

等太医为父亲解毒后,又留在维扬仔细调养了大半年身体,两位太医才道“不负林大人所托”,准备告辞回京了。

此时兄长刚从姑苏考完院试归来,得知此事后一边命人为两位太医准备行李,安排回京船只,同时也不忘请那位擅长为人调养身体的太医为黛玉看病。

虽然所有进了太医院的大夫都能称做太医,但太医与太医之间的医术水平甚至比太医与普通人更大。

而堂伯林淮为他们父亲请来的两位太医,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荣国府也请了两位太医在家奉养,但水平嘛……

荣国府毕竟没落了,那等真正有本事的太医除在宫中当值外,更愿意与有权势之人结交,便是乞骸骨了也只会自己开医馆,或是接受相熟人家的奉养,并不贪图他家那几两银子。

林家请来的太医知道兄长在堂伯家长大,也乐意给他面子,得了请托便为黛玉把起了脉。

半晌,那太医踟蹰着开口:“令妹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胎里带的弱症非天长日久的调养,恐无法好转。”

黛玉明白,太医到底是要回宫的,没那么多时间耗在自己身上。

好在她打从有记忆开始,便一直在吃药,进了荣国府也一直没断过,是以从太医口中得知此消息也并不伤怀,反开口劝慰兄长:“不碍得,妹妹早习惯了。”

兄长却眉头紧蹙:“不知舍妹这胎里带来的弱症可会影响寿数?”

太医松了口气:“这倒不至于。若平日仔细将养,多走动,少生气,莫伤心劳神,并不会比旁人少了寿数,只生育一道,恐有少许妨碍。”

“但也不严重……”

说着,太医想着林家几代单传的窘状,暗示道,“京中林大人年轻时也有几分弱症,与川宁侯府结亲后,不也得了对双胞胎?日后为令妹挑一户家中子嗣繁茂的人家,尽够了。”

想来太医见多识广,早对林家子嗣艰难的情况有所了解,自然明白黛玉这状况来自祖上。

也不止她一人有这毛病,刚病愈的父亲,以及瞧着身强体健的兄长也都有。兄长从小养得好,已然是他们这一家三口中症状最轻的了。

他们一家子心里有数。

只要不影响寿数,其他都是小事。

兄长闻言点头:“多谢太医,我一定谨记医嘱。”

之后又是一番寒暄,兄妹二人才将两位太医送回房间。不几日,两位太医不愿耽搁时间,乘船回了京城。

父亲病愈之后,并未宣之于众,反倒借此机会设了个局,直接将那等对他心怀不轨之人全坑了进去。

短短半年,维扬盐场就变了天。

维扬巡盐御史这官职不是那么好做的,父亲又在这职位上做了好些年,如今更为朝廷解决弊病,抓了好些贪官污吏,若再让其留任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是不久,黛玉便随着父兄一起回了京城。

父亲原就是兰台寺大夫,这已是实权官职的最高品阶,皇上便又为其加封了个从一品的虚衔。

林家扶摇直上,黛玉兄妹的身价也紧跟着水涨船高。

但入京后刚办妥一应事务,父亲便染了风寒,兼之母亲病情一直不见好,他便与黛玉兄妹商量,想让他们去堂伯家暂住。

林黛玉却是个心思灵巧的,想着母亲奇怪的病情,主动提出去荣国府小住,待父亲病愈后再归家的想法。

恰好此时荣国府琏二嫂子上门,以母亲病重,无力教养女儿为由,提出将她接去由外祖母教养。

父亲对荣国府似乎观感寻常,定然也猜到了外祖母的打算,毕竟此前生病,他因担心一双儿女,也曾想过将女儿嫁回荣国府由亲人照料,以免自己离世后受了委屈。

到底是亲戚,又有小时候相处几年的情分,总不会因他离世就欺负女儿。虽也知道贾宝玉不成器,但对父死母重病,家中仅有尚未长成的兄长,根本无人为其伸张委屈的黛玉而言,这反倒是好事,因为她已是宝玉能接触到的家世才貌最好的姑娘。

黛玉明白,这已是父亲当时最好的选择。

但不知为何,兄长对荣国府极为不屑,不但在得知父亲想将自己嫁给宝玉时极力反对,甚至将宝玉单拎出来大肆批判,并说出无数事例以佐证此人的不靠谱,又点明王夫人早为儿子相中了薛家姑娘为妻、且贾宝玉与之相处甚好的事实……

反正父亲和黛玉听完后只一个感受:贾宝玉这小子绝非良人!

父亲浸淫官场几十年,很快便反应过来,总账在说起贾宝玉时必然添油加醋、夸大了部分事实。

但即便如此,也能从中窥见贾宝玉的部分性情。

贾宝玉本人品性也许还不错,做晚辈也知礼乖巧,但做丈夫,以他如今性情显然是不合适的。

与黛玉开诚布公地谈过之后,父亲便打消了为黛玉定亲的想法,即便荣国府来信提了好几次,他也无动于衷,只随口敷衍了过去。

如今外祖母想要将自己接到荣国府教养,定然是还未放弃撮合她和贾宝玉。但她给出的理由确实不好反驳,毕竟荣国夫人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加之林家的地位权势,顶着荣国夫人教养长大的姑娘这个名头,日后也确实更容易找一门好婚事。

父亲征询了母亲的意见。

母亲却对荣国府乃至于荣国夫人有着极强的滤镜:毕竟她出嫁的时候正是荣国府最鼎盛的时候,而她母亲又一贯对她极好。

故而即便她对撮合母亲口中的“两个玉儿”的婚事并无兴趣,在自己无法亲自教养女儿的情况下,也非常赞成将黛玉送到母亲膝下教养。

兄长得知此事却勃然大怒:“整个荣国府,心思最坏的便是这位荣国夫人!”

他竟是连外祖母也不愿叫了。

黛玉知晓内情,担心母亲病情,赶紧拉着兄长道歉。

母亲确实有些伤心,甚至忍不住怀疑是否因为兄长常年住在堂伯家而听了什么闲话,故此为荣国府上下说了不少好话。

兄长气坏了:“您还当如今的荣国府是您从小长大的荣国府吗?您可知荣国府旁边的宁国府在京城早有‘只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的说法?宁荣两府同气连枝,宁府如此,荣府又能好到哪儿去?”

“里头的肮脏事多着呢,只儿子担心说出来污了您的耳朵,故而一直命人不许提及罢了。”

黛玉担心兄长气急之下说出什么了不得的话来,赶紧开口打断:“母亲一直缠绵病榻,妹妹总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教养的,外祖母已是极好的选择。”

见兄长仍要反驳,她忙开口,“哥哥,父亲也病了。”

兄长的身体瞬间僵硬,终于想起了此前黛玉必须住在荣国府的缘由。

黛玉松了口气:“母亲放心,女儿在荣国府住了好几年,不曾听闻不好的流言。想来是兄长时常在外行走,听说了不少贾家爷们儿在外的混账事,一气儿归结到了荣府头上。别说荣国如今当家的二舅是个正派人,不会让府中人乱来,纵然不是,也影响不到内宅女眷才是。”

上一篇:Competitors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