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搞基建+番外(139)

作者:意真 阅读记录

说着便将自己来时所见一一说明,待到口干时还有内侍奉上茶水。

赵钰面色淡淡,他知道温恪也没胆子欺骗自己,但却能选择性的回答问题。曲阜县的百姓究竟如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全县都成了孔家的佃户,倾尽一县之力供养孔家,百姓自然是苦的。但出了曲阜,哪怕依托在官道旁开个茶水铺子都能赚得盆满钵满,看着很是红火。

温恪不知赵钰为何突然没了兴致,便只垂头数砖。赵钰回过神见他还在这儿站着,温声道:“走吧,也让朕瞧瞧你们抄下的书。”

“是。”

皇家印刷坊里有现成的人手,如今也管着将印好的书籍送到各个府州,好让那边也开起大来书斋。如今新到了一批,他自然要遵守诺言将这些书放到书斋去。

但还要留下一份,让工匠细细密封了堆在库房里。只待父皇的皇陵修好后就给自己修,这些书多多益善,也能永远陪着自己和景明。

温恪不知赵钰心中所想,见赵钰问起这些书便一五一十的答上来。好容易让赵钰满意了才回府歇着,却在宫道上撞见来往忙活的匠人。

皇宫上一次大修貌似还是先帝在时,陛下登基后还未曾修葺过。况且建州形势不明,陛下一向爱民如子,怎能如此大修土木。

他不由得蹙眉问道:“敢问内使,这些匠人在此作何?”

内侍懒懒的看了眼,见这后生言语间颇为尊重,便也答道:“您才回来不知道,陛下下旨建造开源司,说要让太妃太嫔们带着宫女制衣、蚕桑,为国祈福。”

温恪下意识松了口气,面上也带出些许轻松,笑着谢过内侍才离开。

作者有话说:

今天要高考了,诚挚祝贺高三学子高考顺利!

忽然又想起以前我高考的时候,紧张得一晚上都没睡着,到考场上感觉脑子一片空白,写了啥都不知道QAQ

太晚了,先睡了,字数慢慢补叭QAQ

第117章

一连半个月过去, 建州周边的几个州县陆续传来积雪过厚的消息。

万幸因为建州之事,周边的百姓早已趁着这些时间将房屋加固,又因着禁伐令暂时被撤,也囤积了不少柴火在家。总算挨过了大雪, 伤亡人数比之建州大大减少。

又有所谓的陛下天命所归的传言, 更是让百姓们精神一振,那些消极的情绪随之一空。百姓大多不曾读过书, 又信神拜佛, 自是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建州雪灾带来的后果随着赈灾粮的到来渐渐消弭, 建州在同知夏贞的治理下总算恢复了一两分生机。但建州知州吴明重伤不愈而死,也令赵钰颇为伤感。

他才发现了吴明这个人才, 不成想人便已经去了。可见世上多少贤才都被埋没,亦或是悄无声息的离开官场,而远在京城的帝王却无法及时伸出援手。

幸好他的妻子夏贞还能接替他继续担任建州知州,否则他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人去帮助困顿中的建州。

但这次, 赵钰不打算直接插手, 他想知晓建州百姓的意见。

他自然属意夏贞,毕竟他们夫妻俩是与建州当地望族打交道惯了的, 又极为熟悉建州的风土人情。如今吴明去了, 夏贞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做地方官与做京官不同,若百姓不承认这位女知州, 他贸然将她提到知州的位置上只会害了她。前些年甚至发生过贪官被百姓围殴致死的事,后来被派去的官员再去时可谓是胆战心惊。

一旁的柳安拿起折子在赵钰眼前晃了晃, 笑道:“陛下怎么这样愁眉苦脸, 眼看建州已经好多了, 这番作态不免让人多想。”

赵钰一把捉住柳安的手, 回过神后笑道:“正是雪灾好了, 我才愁啊。”

他摊开折子,点了点夏贞的名字后说道:“夏同知做得很不错,她又是建州同知,按理接替其亡夫的位置再合适不过。但我又怕建州百姓不喜,恐怕还要使她寒心。”

柳安闻言思索片刻,面上带着些许沉凝道:“那陛下要如何做?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地方上也不可一日无父母官啊。”

赵钰揉了揉额角,半开玩笑道:“建州经此一难不少望族都损失惨重,便是松懈一些也可行。倒不如不置知州,待百姓请愿后再说。”

柳安有些无奈,思忖片刻后却觉得赵钰说得也有理,有些迟疑道:“百姓请愿也算是常有的事,就怕他们要的不是夏贞。夏同知为建州劳心劳力,若当真如此只怕会与百姓起隔阂。”

虽说建州路远,他们无法得到确切的消息,但好歹有龙威卫往来传递。夏贞不眠不休,几乎日日都要亲自盯着那些人发放物资,还自掏腰包请了不少大夫看诊,可谓是贡献极大。又以工代赈,请百姓去处理暴露的尸骨,几天几夜都不曾合眼。

这些事,就连他这个旁观者都为之动容,百姓们想来也是看进眼中。但唯有一点,夏贞是个女儿身,只凭这一点怕是就有不少百姓心里犯嘀咕。

而吴明又是夏贞的亡夫,若有人编排出些有的没的,恐怕夏贞再也不用做人了。

赵钰和柳安想到一处去,沉思片刻后也别无他法。建州的父母官,到底还是要看建州百姓的意愿。若他们当真不愿接纳夏贞,自己将其召回京中历练一番,过些年再外放也是一样的。

他想着便写了封密旨,命龙威卫传到建州去,也好安抚一二。

喜冬悄无声息从外面进来,接了密旨后却不曾马上离去,而是说道:“陛下,南安郡王府传来消息,王妃已经派官媒与史家接触,史家的态度有些暧昧。”

赵钰和柳安对视一眼,两人心中均想到:狐狸总算露出尾巴来了。

史家也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又保有军权,再怎么想也不可能没落到家中女眷自己制衣。更何况史家本就是勋贵,如何能做到故旧亲友向他求救而岿然不动呢?

赵钰早就觉得不对劲,柳安也多次试探家中,可愣是没露出半点破绽。如今南安王妃入京,明眼人都恨不得离南安王府八丈远,凑上去的也只有几家贪图爵位的。

唯有这史家,不第一时间拒绝,反而有意多接触接触,其中意味可是引人深思。

柳安挥退喜冬,压低声音道:“当初咱们赶着时间给两位郡王娶妻也是防着这一遭,没想到他们又把主意打到史家身上去了。史家毕竟还有些军权,要不要联系军中故旧,好歹收回兵权?”

太上皇驾崩时,子孙除登基的陛下外都该守孝三年,可玄泽硬是顶着压力借着百日热孝的借口为两位郡王仓促娶亲。

这四王中,也唯有南安郡王膝下有一适龄女儿,配给皇室中四位皇子都是合适的。如今他们没法子找上皇室,干脆就与手中有军权的史家联姻,也算是日后造反可以形成内外呼应。

赵钰有些犹豫,他们手上自然也有关于史家的罪证,只是这些罪证无法使史家伤筋动骨。若是打草惊蛇,恐怕日后就没有机会抓住史家的小辫子了。

他和柳安对视一眼,柳安一向温和的眉眼中罕见的带上些许锋利,坚定道:“玄泽,事不宜迟,迟则生变,当早下决断啊。”

赵钰下定决心,垂眸道:“史家父子身经百战,血战沙场,恐怕没那么容易被算计。况且他们史家虽未立大功,却也算为乾朝出了不少力。若着急忙慌的打压人,只怕还落了下成,也叫下面人寒心。不如将父子俩调到兵部去做个闲职,再不许他们领兵,也算是明升暗降。”

朝中武将数量自然比文官少上许多,但若论起花架子,也不必文官少。武将也分领兵的、不领兵的,不领兵的武将也就是看着好看而已。

细论起来,史家功大于过,自己不再细究也好。索性升了品阶,于外人看来也够光鲜了。

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的,他若事事求全只怕会落得一场空,还不如轻轻松手。当然,这也要史家接下自己给的台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