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搞基建+番外(219)

作者:意真 阅读记录

到集议时,赵钰又特意命人叫上大理寺卿与都御史,预备将男女婚姻之法完善一番。

作者有话说:

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亲、夫妻乃人伦之始是俗语。

晚安宝子们~

感谢在2022-07-31 00:39:32~2022-08-01 01:46: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榆钱 20瓶;浮桥之稚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7章

赵钰并不忧心这些律法改革能否通过, 说到底天下如今姓赵,只要他能顶住压力就没有不成的。何况这也是早该明说的,如今不过将之抬到明面上而已。

在太医院随张太医学习医术的王嘉听到这个消息,特意停下手头的活儿向张太医告假。张太医也并未拦阻, 是以王嘉便往宣政殿求见。

殿外众人都知晓王嘉是太医院的医女, 本想先劝其离开,等赵钰开完集议再说。可柳安听见外面的动静, 怕王嘉有急事便让人将她放进来。

王常鸣这些日子刻意忽略女儿在太医院这回事, 再加上王嘉即便休沐回家也是回自己房里, 父女俩竟没什么交流。他乍一见王嘉在这儿,下意识便要呵斥, 看到王嘉身上的医女服侍才反应过来。

殿内诸位大臣都不着痕迹的看着父女俩,心里猜测王嘉忽然过来是有何事。

王嘉没有理会那些明里暗里的视线,参拜后便道:“臣听闻陛下与诸位大人将商议男女婚姻,特意前来。”

赵钰看了眼拉着脸的王常鸣, 温声道:“起来回话。”

“是, ”王嘉闻言连忙起身,“臣这些日子走访京城周边数百村落、医馆等, 发现女子少时生育子嗣体弱易夭, 且女子易难产而亡。往往在十八、九时生育的第二个子嗣体格健壮,其存者比少时略多。”

说着便又拜道:“当年祖皇帝当年下诏, 女子十四许嫁,臣以为应当将女子婚嫁之龄延后。如此一来可使女子少受生育之苦, 也不必生□□弱的子嗣白耗精力。子嗣健壮, 日后方能传家。”

赵钰不知真假, 而旁人也不会特意将女儿家的事告诉他, 一时间也有些犹豫。便问道:“那你走访可曾有记录?”

王嘉从怀中取出册子递给喜春, 喜春连忙递上去。

赵钰翻看着,心里也回忆一番,脸色不由得有些变化。王常鸣见此心里一紧,忙道:“大胆,一地之景如何能作数,少说也应采集各府各州的情形才是。”

他再不喜欢女儿自作主张,王嘉也是他的女儿。此事是真是假他想想平日所见之景心里也有数,但这可不是信口胡说的时候。婚嫁涉及人口,涉及粮食,涉及百姓安稳,王嘉空口说话便会被抓到把柄。

王治仪眯眼一笑,忽然道:“王大人急什么,还是先听小王大人把话说完。”

赵钰抬手制止,面色肃然道:“都不必说了。都御史,今年各道御史还未出巡,你这就回去拟个折子。各府都要有人坐镇,下面各州都要加派人手。尤其下面村落中女子不一定有户籍,定要查清。”

说完看向王嘉,面色和缓道:“此事朕记你一功,你学业繁忙暂且回去吧。”

王嘉也明白自己似乎冲动了,看父亲给自己使眼色,便依着赵钰的话退出去。

都御史面色发苦,有些为难道:“陛下,并非臣推辞,只是这样的难度堪比户部重订黄册,都察院的人手着实不够。”

赵钰道:“此事关乎国基,不可疏忽大意。你亲自带人先从河南、河北查起,至少先将州、县十四以上二十以下因生育而死的妇女数量查清。每查一县,即刻来报。”

苏益沉默片刻,说道:“陛下,可乾朝人口并不算多,甚至还有许多地方堪称地广人稀。若猛然抬高女子婚育年龄,只怕不妥当。百姓们不解,恐怕也会生怨。”

每个当上户部尚书的人最发愁的就是大乾的人口太少,每日做梦都在想怎么才能把人口数拉上去。但此事一出,恐怕乾朝的人口就要陷入停滞状态。

而且百姓们的都习惯了早早嫁女,家里都揭不开锅时自然希望早点把女儿嫁出去好少个人吃饭。

赵钰摇摇头,正色道:“那也不能拿人命垫补。你也下令,命各处如实上报。”

众人议定此事,又将先前赵钰所说的和离以及休妻后的财产分割等律法完善一番,已经是下衙的时辰了。柳安将众人送走,一直沉默的他才道:“律法这样定,只怕他们不依。”

赵钰挑眉一笑:“可律法放在这儿,她们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又是另一回事。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一代改不过来,难道三代四代还改不过来吗?”

柳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去一旁将新送来的密折搬来。龙威卫如今越发壮大,在各地都设有卫所,因此要处理的密折一下便多了起来。

*

宫里的消息除非赵钰下了封口令,否则一向传得飞快。

况且都察院的都御史回去后动作不小,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在传。云英未嫁的姑娘们被这个阵势吓到,说什么也不愿意早早嫁人,一定要拖到十七、八。而生育过的老妇人则满脸不屑,逢人便说她们就是这么过来的,说那些都是唬人的。

但无论如何,朝廷暂且没有下定论,百姓们自有选择的空间。再加上因为近一年外出做工的女子多,京城的百姓也渐渐不把姑娘们拘在家中,未嫁的姑娘们也能挣些钱贴补家用。

这样一来二去,不疼姑娘的人家惦记让姑娘多挣些钱做几年家务便不急着把人嫁出去,疼姑娘的人家一听早早嫁人生孩子容易一尸两命就更不慌着嫁姑娘了。

整个京城都渐渐兴起待女子十八以后晚婚的风气,还说宫里皇帝都觉得对,连带着也传到地方上。地方上的百姓本就向往京城,听说这些后也半信半疑的去打听,便也学着京城女子晚嫁的风气。

至于未婚的男子每天数着日子娶老婆,这就跟不值一提。早有医者言说男子过早行房容易泄了精气,只是民间都认为诞育子嗣最要紧,再加上有些男子忍不住,便也有意无意的糊弄过去。

这是后话,暂且压下不提。

长公主听着身边女官将近日京城的新鲜事一说,笑着感叹道:“陛下果然是陛下,论起操纵人心来也是数一数二。”

她的长子坐在下方帮母亲整理报名的名册,闻言有些奇怪道:“不过是百姓们思想更开放些,哪里就说起圣人操纵人心了?”

长公主无言片刻,回忆起自己少女时代学着旁人女扮男装的旧事,根植在人心的藩篱哪里就这样容易除去。半晌,才看着儿子道:“有些事只可意会。可惜我是陛下的姑姑,若我是他的妹妹,你定然不至于如此。”

到底是远离朝堂太久,有些东西驸马也无法教给他,才让他迟钝至此。不过想到自己还能活个十来年时间,便也和缓面色道:“没事多去大来书斋转一转,还有茶楼酒馆,与三五好友一同吃酒玩乐。整日闷在家里,脑子也不灵光了。”

她没有在此事上纠缠,见儿子还是有些疑惑的模样心里堵了堵。随口道:“花名册整理好了?”

女官一直在旁含笑看着母子俩,上前接过花名册道:“公主快别嫌弃大爷了,咱们大爷是个极孝顺的,你瞧都帮着您呢。”

长公主笑着接过花名册,嫌弃道:“行了,做你的去吧。”

待儿子离开后,长公主便拉着女官一同看起名单来。

前些日子她亲自出马,还真寻到了一些博学多才又声名不显的女才子,又从纺织司抽调了几个擅长纺线织布的女官。更让她惊喜的是,隔壁国子监也有一些学识渊博的老先生愿意前来。

就这样拼拼凑凑算是将书院的夫子凑齐了,就把名单给赵钰交过去。前日宫里传消息说要收集报名女学的学生名单,她放出风声后便有不少人拿着拜帖过来,就这两日的功夫算是基本结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