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同人)逍遥游(113)

“仙师,叶某有一事不明,还请仙师解惑。”

段誉立即布下隔音结界,说:“讲”。

“羽箭虽好,可临敌不过三发,如何能仅凭羽箭克敌?再说,十万大军,军阵庞大。若皆持□□,后排之人有效射程势必更短,岂不浪费?”

段誉简单的解释说:“吾辈可御风”。

二十一日,叶衡率十万大军出城向北,金兵主帅完颜襄率领步骑二十万众,从定州向南进军。

完颜襄并不轻兵冒进,而是保持步骑同速,缓缓前行。

真定府和定州相距百里。中间有一小城,名曰新乐,亦被抗金义勇所占。

中午,叶衡军队进驻新乐城。金兵在城北二十里扎下连绵的营寨。

下午,双方默契的偃旗息鼓,杀猪宰羊,犒赏三军。

两边都没有选择试探性的进攻、夜袭骚扰等战术。

大军作战,若拘泥于雕虫小技,只会自乱阵脚。

二十二日卯时,宋军出城五里列阵,军阵为规整的长方形,长四里,宽五十步,分成五十排,相邻士卒间隔一米。每个士兵持一把弓,二十三支箭。

阵后搭建一座塔台,叶衡在上面发号施令。

阵前站着五十个小校,面向塔台,举旗指挥。

辰时,大地开始振颤。

金人大军排着整齐的军阵,气势汹汹的靠近,在距离宋军三百米处止住脚步。

宋军装备的神臂弓,可分三档,最高档一百五十斤级的,可射三百步。所以金人在三百步外列阵。

金兵军阵,中央是步兵,长二里,宽百五十步。两翼是骑兵,各长一里,宽百五十步。

两国军阵等长,金兵军阵却厚重的多。

然后,金兵主帅完颜襄亲自为三军擂鼓助威,金军士气大涨。

宋军一方则有虚竹御剑而来,当空降下甘霖,将三军战斗力提升至峰值。

两国决战,虚竹终于决定出场了。

巳时,完颜襄见士气已足,下令:前五排步兵举盾,中央步兵方阵前压。

宋军一方没有任何动静。

眼瞅着金国步兵方阵已经向前推进了一百步,距离宋军仅有两百步了,宋军最低档的神臂弓都能射两百四十步,但宋军依然没有任何动作。

金兵继续前压五十步,宋军依然没动。

两军相距一百五十步,宋军依然纹丝不动。

此时,若使金兵前几排中有弓箭兵,已经可以勉强射到宋军了。

而且,这个距离,已经适合步兵冲锋了。

完颜襄毫不犹豫,命令步兵全军冲锋,同时骑兵也一齐出动,杀向宋军。

帅台上的叶衡立即用各色旗帜做出复杂的指令。

宋军阵前的小校开始挥动小旗,旗语指令:弓开八成,瞄准正前方,仰角前排八度,后排二十三度,中间等差渐变。

宋军这一个月经常训练用旗语指挥抛射,看旗射箭已成为每个士兵的本能。

眼看金兵将要冲到百步之内,骑兵虽然启动晚,但速度快,也已冲至一百五十步处,叶衡毫不犹豫地把指挥旗猛地向下一甩。

阵前所有小校也立即做出同样的指令。

顿时,十万支箭离弦而出,形成一片灰色的云,覆盖向金人的军阵。

宋军的神臂弓虽然能射两百多步,但并不是所有士兵都能拉开神臂弓,所以叶衡给所有军队都统一装配了射程只有两百步左右的复合弓。

宋军军阵厚五十步,金军据宋军约百米有余,弓开八成,宋军后阵恰能射到阵前百步。

但是金军步兵最前排五队人都举着硕大的方盾,真不知宋军弓箭能有什么效果。

正在这时,战场上起了变化。

在金兵冲至宋军阵前百步时,本来一平如砥的战场,土地突然塌陷,出现了一条宽十米,深一米二的壕沟,不知有多长。

原来,在段誉的帮助下,本地义勇已于数日前布下了此陷阱。为了不致被金人探马发现,昨夜,金人斥侯来探时,段誉做了手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金兵遗漏了如此重大的战场信息,焉有不败之理。

壕沟出现的突然,金军前面五排盾兵止不住脚步,立即跌入沟中,巨大的盾牌散落一旁。

骑兵更是收势不及,冲入沟内,一时人仰马翻。

正逢此时,宋军箭雨落下,全部洒入十米宽的壕沟中。

五十排弓箭手覆盖区区十米的范围,这十米内根本不会有任何大型生物能幸免。

壕沟有十米宽,却只有一米二深,而且沟底也未布置铁钉锐木等物。

此沟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成年人费点力都能爬出。战马载人后跳不过壕沟,若在壕沟里蓄力,却能跳上壕沟。

壕沟的高度给了观战的完颜襄一个强烈的错觉:我的军队可以越过这个壕沟,将宋军碾为齑粉。于是完颜襄下意识的没有马上下达退兵的指令。

金大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