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同人)逍遥游(79)

“不错,内外门之间以传送阵联系。这样外门可以建在中原,方便招收弟子;内门在灵鹫宫,远离尘世。两全其美。”段誉说。

看来这几日虚竹已和段誉阿碧商议了广收弟子之事,原则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黄药师卸下聚气丹,参与讨论。

“师傅,你认为本派外门建在何地为好呢?”

“我以为,建在终南山最为适宜。终南山毗邻长安城,人杰地灵。王重阳又曾于此地传道多年,民心向道,最宜为本派外门驻地。”虚竹果然动了脑筋。

“不妥”,阿碧反对说,“盛世之时,终南山自是人杰地灵。今值乱世,终南山一代连年烽火,长安十室九空,民皆衣不遮体。秦封一路,识字之人不及东南一县,还谈何人杰地灵!小妹认为,当今天下,唯江东鱼米之乡可称人杰地灵。江南西路之三清山,得天地之造化,正是建门立派之好所在。”

“我认为不妥”,虚竹反对说,“江东虽富甲天下,知书达理,却偏在一隅,民风柔弱,不利修行。况且那三清山已有同道王霖,于四年前建了道观,我派怎能与之争地。”

“那么便将外门定在蜀中可好,青城山亦是人杰地灵之所。”段誉说。

“更不妥”,虚竹和阿碧齐声说,“蜀道难行,必然不利于广收弟子。”

见几人难以取得一致意见,黄药师说:“师傅师叔,请听弟子一言。”

“请讲。”

“弟子以为,我派驻地,并非定要选在古之名山大川。刘禹锡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既然秦凤太贫,江南太柔,蜀中又太险,不如便把外门选于三者之中。京西南路,汉水丹江口之畔,有一所在,名曰武当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正宜做我派外门。”

黄药师心想,没出世的张君宝,对不起了。

“武当山,为师与此山甚熟”,虚竹说,“此山位列天下‘七十二福地’第九位,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北有汉水波涛,南有神农密林。我曾想,有朝一日于此地归隐。若将外门定在此地,必可令我派万古长青。”

“武当山,是个好所在,位居华夏之中,若立派于此,必可广纳贤才。”段誉说。

“若立外门于武当,我赞同。”阿碧说,“只是武当山一带山民只信奉玄武大帝,传言上古之时,玄武大帝曾于武当山修行。徽钦二帝在天柱峰北兴建了紫霄宫,供奉的乃是玄武大帝,因避赵玄朗之讳,改称真武大帝。我派若立外门于此,岂不要抢了玄武大帝的香火。”

“这……”虚竹有些犹豫不决。

“玄武大帝是谁?”见师傅甚是忌惮此人,黄药师好奇地问。

“玄武大帝便是玉帝亿万年之后的接班人,据说生于北溟大海,法力滔天。”虚竹说。

“那便无妨,跟大帝比,我等连一只蚜虫都算不上,大帝怎会和我等计较。再说,大帝在峰北,我派在峰南便是。你拜你的大帝,我供我的天尊,井水不犯河水。至于谁的香火鼎盛,那就各凭本事了。”黄药师说。

三人都被黄药师的一番话逗笑了。是啊,玄武大帝何等身份,便是天仙,想要见上大帝一面也是难能,自己凭什么让大帝在意?

“好,外门就定在武当山,我决定,今年上半年建好外门,昭告天下,七月初五,本派正式开山收徒。”

“我负责布置传送阵?”黄药师说。

“不用,为师布阵,你用空真气启动阵法即可。”

四人又详细讨论了许多细节,直到深夜才散。

几日后,二月十五,林朝英在外游历了一个月,返回灵鹫宫。

一个月间,林朝英踏遍了东土的山山水水,看尽了凡人的世态炎凉,道心得到了提升,修为也稳固了在了初入先天之境。

只是想找的人都没有找到。

虚竹命阖派上下齐至太虚殿,有要事相告。

全派十六人都到齐了。

虚竹带领众人,一一向历代先师像焚香祷告。

祈祷完毕,众人侍立两旁。虚竹独自跪拜于创派祖师安期生像前,口中说道:

“祖师爷在上,今有第十一代弟子虚竹子,忝居掌门之位,为本派发展计,决定废止本派之辈份传承制度。今后凡本派弟子,不再称第几代弟子,而是划分为外门弟子、内门弟子、核心弟子和长老四阶。不肖弟子此举,旨在光大我门,非为欺师灭祖,断绝传承之意,万望祖师爷在天之灵海涵。不肖弟子虚竹子顿首拜上。”

一语既毕,虚竹又三叩九拜,对祖师爷恭敬之至。

礼毕,虚竹起身,面向众人说道:“经深思熟虑后,本掌门决定,为了本派发展,本派修士,不再以辈份划分,而是分成外门弟子、内门弟子、核心弟子和长老四阶。划分依据暂定为:先天境为长老;后天大成或神魄入空境为核心弟子;灵鹫宫其余弟子为内门弟子;本门将在京西南路武当山建立外门,广招弟子,所招弟子为外门弟子。

金大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