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农业大亨(379)

“还有马铃薯种播种的时候,因为没有真正懂得播种的人指引他们,大家都在抓瞎,幸亏贾侯爷在各地设办了小农学堂,无偿为大家教授该如何播种,才能让那些马铃薯种顺利下土。”

“对了,还有个说法,说在种田方面任何问题,只要求教于小农学堂,就必有回应。大家还都说,现在朝廷的那个……”

祁天来听这厮竟然说磕巴了,气呼呼的骂道:“如实讲,不会怪你!”

“那个狗屁官儿祁天来,就是个废物,没用的烂肉,占着茅坑不拉屎,还说……”

“放肆!”

小厮噗通跪下,吓得心惊胆战,“大人恕罪,这都是那些贫穷下贱的农民胡说的话,绝非小的所言,请大人息怒。”

“息怒?我怎么息怒!”祁天来一脚踢在那小厮的背上,气得骂骂咧咧,他背着手在无敌中央徘徊。他想不明白,更加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名声突然变臭了。同样是做一件事,同样是为民做好事,为什么贾琏能落得那么好的声望,而他却如过街的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祁天来完全不服气!

但名声这事儿,他改变不了,只求不叫皇帝听到就好。

西北地区偏冷,马铃薯而今才开始种植。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皇帝高兴的拿着奏折,当众对大家提及蛮夷军蠢蠢欲动的问题。说到军粮,更合高兴地表示依照贾琏所谓的种田养军的办法,这回军队的粮食肯定足够了,甚至可能都不用户部这边拨粮过去。

提及贾琏的功劳,不可抹杀,皇帝禁不住在心里叹了叹。不过还是有些不满这厮主动请辞的倨傲作为,想到此,皇帝就看向他很喜爱的祁天来身上。

祁天来有才华,识时务,关键嘴儿还甜,而且他是个一心护住的好大臣。比起那个骄傲的贾琏,皇帝对祁天来太满意了。他不在意祁天来是根据贾琏的做法继续做事。反正种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马铃薯的确是个好主意,但只要有人能继续维持这个“好主意”下去,皇帝也不在乎这人到底是姓祁还是姓贾。

堪堪过了十天。

小枣庄产出的肉干已经放满了十个库房。猪、羊、牛肉的烤制成烤制自然是要瘦肉,猪身上的肥肉则就熬化成猪油贮存,然后慢慢出售。羊、牛身上的肥肉,譬如牛腩之类,一直是京城内各大酒楼急需,倒不愁卖。而且最近京城开了很多家烤肉串铺子,都爱要这些肥瘦相间的肉。鱼类就更不愁了,熏制烤制加上生腌晒干,都很好存放。

扬州药庄的杨管事已经到了京城。他对贾琏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很贮藏的新方法。比如将熬煮调味好的豆子,放入坛中,然后上锅蒸煮之后,用软木塞堵住坛口,封上蜡,便可延长贮存时间。以此类推,一些水果还有蔬菜都可以用这些方法贮存。还有夏季存放跟食物问题,可利用冷水泉眼里所带的寒气,挖坑将缸固定在泉眼池中,将食物存放其中。

贾琏为杨管事的主意叹服不已。通过坛子运用做罐头的原理,真的是个很好的办法,他之前一点都没有想到,果然人多智慧多。罐头的事儿贾琏觉得可以批量产出,当即就和几家窑约定,制作专门的坛子。

如此过了大约一月,户部平稳完成了全国地区马铃薯的春种,举朝欢庆,歌颂声一片之时,地北地区突然传来马铃薯大面积爆发害病的消息。

第115章 爷爱上炼丹

事关军粮大计,西北将军张謇凌不敢有丝毫耽搁,在病害爆发之初就走了八百里加急,呈报给皇帝。作为西北大军的主帅,战事成败责任全在其身,故而在呈报的奏折中,张謇凌自然要把病害情况往严重上说。

皇帝明白此事事关重大,当即召见祁天来,包括林如海在内的三大学士,靖英光以及户部尚书李永信。

皇帝丢了奏折下去,面无表情,“几位爱卿可有什么办法?”

几位大臣讪讪地拾起奏折,凑成一团互相传阅,而后便各自按照品阶先后次序在皇帝跟前列好。

林如海看眼靖英光,见这老头子板着一张脸,眯着眼,一副事不关己快要睡着的样子。他本来到嘴边的话也全咽了下去。琏侄子说的没错,在朝堂上不懂的时候,就跟着老丞相走,一准儿不会出错。

文华殿大学士站出来,表示这件事该由户部的人出面,进行解决。

皇帝就看向了户部的领头,尚书李永信。

李永信惶恐地站出来,推脱表示:“此事一直是由祁大人负责。”

“出了事,你们就互相推诿!”皇帝冷哼一声,将大殿内的气氛压抑到最低点。

李永信忙跪地认罪,口上却依旧解释道:“西北春种的事儿的确是由祁大人一人监管,从他接任户部侍郎以来,一应和田地相关的事务皆由他亲自直接呈表给圣上,并未和微臣商量。”

鱼七彩/七彩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