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农业大亨(390)

李永信看了之后,感觉全身都跟着发痒。“蚜虫这名儿起得真形象,真看得我牙根直发痒。”

“你仔细再看,他嘴巴有一根细细的针,”贾琏和专业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放大镜,递给李永信,“此虫就是通过这根细针来吸食汁液,使庄稼的叶、茎被破坏。一般的时候,遭受蚜虫病害的叶片会向背面卷曲皱缩,严重时会让整株停止生长,甚至萎蔫枯死。”

李永信认真的点点头,很佩服贾琏观察的如此细致,连虫子怎么吃东西的他都发现了。这世上恐怕找不大第二个人能如他这样认真的务农了。真厉害!简直跟神仙一样!

接着,怀着更多好奇心的李永信又要发问了。

“二爷,那些农民都等很久了,要不要先开始?”兴儿紧张地望向自家二爷,担心李大人再问,他家二爷会嘴不停地说一天,赶忙趁机岔开话题。

贾琏点头,意识到不该让农民们等待,忙下命开始。

李永信看向那些药桶,被车推到田垄沟里,分散在几个方向。人推动拉杆,另一人抓着铁管控制方向,喷头微微朝天空的方向,随即便有水非常有力道的从喷头上喷出,如瀑布一般可喷洒到一两开外,简直奇妙。

过了会儿,李永信非要自己亲自尝下。

“太神奇了,这喷洒出来得药,跟早上放得雾一样,很匀净地落到每一棵病秧上。还有这个载药桶的小推车,十分小巧便捷,在田头的小路行走时不会伤害秧苗。”

贾琏挺佩服李永信的观察力,笑赞他几句,便请他到别苑饮茶。

李永信顺便参观了下别苑的环境,瞧着宅院小巧清幽,后院的小瀑布布置的颇有野趣,也跟着眼馋了,闹着要下人去问,这四周是否有卖地的,他要和贾琏做邻居。

“你这么聒噪的恶邻,我可不敢要。”贾琏玩笑道。

“别啊,有美景欣赏地时候,我话不多。”李永信望着眼前的小瀑布,十分自我陶醉了一盏茶的时间。

他倒真安静了。

贾琏就把茶吹温,喝完了,才见李永信转身,笑着坐下来。

吃了酥点和茶,李永信直叹贾琏过的是神仙日子。

“诶,这酥饼怎么这么酥,从里到外,一咬就酥化在了嘴里。”

“想知道?那就要跟你讲讲酥饼要酥的关键了。”贾琏眉梢一挑,兴致盎然。

一边待命的兴儿闻言,不知该做何表情。他真想伸手拦住李永信,但已经晚了,好奇心重嘴又贫的李永信立刻点头……

半个时辰后,终于讲完了,李永信略带倦色的饮下第五杯茶。

贾琏滔滔不绝之后,竟丝毫不嘴干,还望着李永信,问他还想不想知道水稻纹枯病的症状。

李永信很想摇头,但出于读书人的斯文,他怎好当面拒绝好友的问题。

李永信尴尬了,支支吾吾,聪明的转移话题:“啊,那个,你知道么,对祁天来的三司会审已经结束,数罪并罚,判他秋后问斩了。”

“死刑?”贾琏兴致颓然降了下来,只是随意淡淡地问了一嘴。

“是啊,连作的失误,再加上贪污,草菅人命,件件都是大案子。用一命来抵,已经算是便宜他了,死有余辜。”

贾琏默默饮茶,对此不做评断。

李永信和他又聊了许久,见天色渐晚,才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不客气的带了五食盒的酥饼回去,烟叶他也要了些,说要回去对付他园子里那几棵有虫的花花草草。

……

没多久,贾琏就收到西北那边传来的消息。按照贾琏所转达的驱虫办法,军民出动,利用简单地喷洒办法,历经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把马铃薯的蚜虫病给去除了。已死的病秧,就采取贾琏的建议,补种了玉米。

病害能够顺利取出,对于西北百姓来说真真是一个大惊喜。这个教训她们也都深深印刻在心里:以后绝对不会让马铃薯连作,以后小农学堂转达的消息一定要听信。

张謇凌给皇帝呈报,在表述胜利结果之余,忍不住把此事最大的功臣贾琏夸赞一番。

皇帝对贾琏的能力越加赞许,也便越加怀念起贾琏的好处来。思前想后,还是贾琏最本分务实,一心为国效力。就算是连他素来依仗的丞相靖英光,都没有贾琏这份儿恪尽至纯之心。靖英光处事稍有那么一些圆滑,凡事会先自保。而贾琏棱角分明,就是满心为民做事,全然不在乎得罪谁。这种永保初心的大臣,全大宋朝独一份儿。这样的人就算跟老四结党,他也干不出什么坏事儿来,满手抓得都是土,一心为民能有什么错。更何况,贾琏这种满脑子都是庄稼的人,怎么可能会去结党。对四皇子他之多就是表达知遇之恩罢了,俩人见面一直大大方方的,从不隐瞒,应该不会出问题。

鱼七彩/七彩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