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当燕王妃那些年(112)

作者:鱼七彩 阅读记录

“不错。”

“我也觉得自己很不错,又聪明又厉害,诶嘿嘿……”

徐青青手捧着茶杯,毫不客气地美滋滋自夸起来。她连喝三口水,总算把嗓子润好了,才刚哼哼唧唧装哭可不是一般的费嗓子。

“我还是第一次见三哥那么气急败坏,却吃憋不敢发作的样子。以王爷对他的了解,他会不会迁怒刘灵秀,毕竟这消息可是她传的。”

“会。”朱棣道。

徐青青听他应得这么干脆就放心了,这下刘灵秀又要倒霉了。其实想想,打不死的小强也没什么不好,死不了却总挨打,也挺活受罪的。

“三哥事后指不定会反应过来是我在算计他,一定会更记仇了,王爷别忘了叫人保护我。”

不能光顾着打别人,更要惜自己的命。

“嗯。”朱棣应承。

徐青青回观后,马上进行下一步,写信给皇后告状。不过这告状也要讲究门道,直接说得效果远不及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得好。而且她作为皇家儿媳妇,如果事儿多爱告状,会显得太爱挑拨是非。马皇后贤惠,应该最喜欢厚道规矩的儿媳。

徐青青好生琢磨了一下措辞,决定不告状只请辞,难堪帝后交给她带王爷们吃苦的大任,辜负了帝后对她的期待,更要检讨自己为人妇不够端方贤淑,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险些令晋王燕王兄弟之间生了嫌隙。

于是,徐青青极力在信中检讨自己的错误,把所有是非责任都推在她自己身上。夸张点总结来说,就是不管春去秋来,还是太阳东升西落,只要出问题了都是她的错。

这逻辑不管是谁看,稍微动一下脑子,就知道她的委屈了。何况皇帝那头还有亲卫军的回禀,再说徐青青相信以燕王的能耐,定会想办法把这件事暗中捅到皇帝跟前去。

徐青青写好信后,满意地读了一遍后,把纸举起来想吹干墨。

朱棣一直在东窗下的罗汉榻上半卧着看书,见徐青青写完了,便走过来截走了她手里的信。

快速览阅之后,他勾起一边唇角,“你倒是会耍小聪明。”

“怎么样?”徐青青有点自满地问。

“重写。”朱棣把信送到油灯旁点燃,随即丢到桌案旁的铜盆之内焚毁。

喂!谁让你开启阅后即焚模式了!

徐青青看着她辛苦写好的信瞬间化为灰烬,拿棒槌打死燕王的心都有了。

“父皇疑心重,你自责可以,却不能太过,否则适得其反。”朱棣让徐青青只留下三句自我检讨的部分,其余的地方只叙述事情经过即可,不必过分指责别人,却也不可过分自责。

徐青青按照朱棣的要求重新写了一份,总体读下来,果然好了很多。之前的那篇虽然让人一看就很气愤,会禁不住为她抱不平,可细究起来,确如有点白莲花,刻意的成分居多。

仔细想来,皇帝这些年来看过的奏折和密信早就多如牛毛了,人家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没见过?她耍的这点小把戏,肯定很容易被看穿。

徐青青不禁后怕起来,便多谢朱棣提醒她。

朱棣听她又一次跟自己道谢,冷淡瞟她一眼,转而继续去看书。

徐青青明显感觉到朱棣好像哪里不高兴了,却想不明白为什么。

不过也正常,所有跟燕王接触过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燕王就是个叫人琢磨不透的诡谲生物,轻易能琢磨透了那就不是燕王了。徐青青已然学会适应,随他去,不管他。

美滋滋把信折好之后,徐青青兀自去沐浴更衣。

从净房回来后,徐青青见朱棣还在,就凑过去问:“今晚不回那边住了?”

徐青青所说的‘那边’当然是指三位王爷同住的三间破瓦房。言外之意,你们‘三只小朱’说好在同一屋檐下住着吃苦,你却跑来我这里休息,着实不应该。

“嗯。”

竟然只有一声‘嗯’,竟然没多做出一个字的解释。

徐青青默默撇嘴,坐在罗汉榻的另一边试图游说:“王爷就不怕他们发现,闹意见?”

“二哥不是多事的人。”朱棣道。

徐青青居然听懂了朱棣话里暗藏的另一句解释:三哥倒是个闹事的人,但因为今天他出丑了,现在正心虚,也不敢闹了。

如此看来,狗男人今晚是住定这里了。

徐青青不再做多余的挣扎,连连打了两个哈欠,就真的困了,先去床上睡。

刚躺下没一会儿,徐青青就感觉身后有人来。接着,她身后的被子就被掀起,甘甜的木质香味随着人的靠近席卷而来。

徐青青被朱棣自然而然地搂在了怀里。

徐青青赶紧假装闭眼睡着了,随他这样搂着,一动不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