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番外(193)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马车缓缓驶过街巷,车轮碾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自从荀彧捐献出全部的家财,荀府拉车的马也换成跑不快的驽马,车上的金铃也被摘走,变成了许都城外施给流民的米粥。乘坐荀彧的车,已经听不到和銮轻鸣了,唯有衣香如故。

郭嘉捧着手炉,惬意地半躺在车中:“文若,后天冬至,嘉和公台(陈宫)有约,去醉月楼对弈。”

荀彧眉目沉静,很大方地说:“恩,把司马懿和徐福带上。”

郭嘉微蔫:一定是故意的,领着两个少年郎,还怎么喝花酒?文若真狠,连饱饱眼福,讨几句口头便宜的机会都要剥夺。

他还想再争取一下:“徐福才十二年,懿儿也才十四岁,还是别去那等风月之地,我顶多听听小曲儿,调笑几句,你放心。”

荀彧似笑非笑,深深看他一眼:“那我陪你去?”

郭嘉仰面倒在车座上。

荀彧摸摸他的发顶:“所以奉孝是带彧,还是带彧的徒弟?”

“带徐福。”文若看起来温润儒雅,皎皎如明月,但其实是个醋罐子,带他一起看美貌女郎?别开玩笑了,郭嘉还没活腻歪。

荀彧:“徐福才十二岁。”

郭嘉顺口就说:“那有什么,嘉六岁就跟伯父在莳花馆听小曲儿。”

荀彧忽然想起一件事,当年在颍川书院的时候,郭嘉和戏璕逃课去喝酒,晚上回来时,郭嘉的衣袍散着,腰带上的玉带钩不翼而飞。

荀彧故意谈起这件事,时隔多年,郭嘉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实话实说:“那天有个女郎舞姿极美,我想打赏,但身上的现钱只够结酒账,就随手把玉带钩扯下来,抛给她。”

于是,某人毫无防备、稀里糊涂、被荀彧套出风流往事,当晚回家,险些被掏空身子。

第94章

日将斜,青楼才刚刚开始营业。

婢女引着郭嘉、司马懿、徐福从西角门进园子,白雪红梅,清池小山。朱栏曲楹间,湘帘随风卷,楚女红袖招,秦娥翠黛愁,三三两两,徐倚栏杆。

时辰还早,其他客人要么没来,要么还在前堂吃茶饮酒。这片园林可不是谁都能进的,要看客人在前堂的表现。或富贵逼人,赏赐大方,举止也过得去,揉肩、捶背、上点心都能丢颗金豆子出来。或才华出众,风雅诙谐、吟诗作赋入了名伎的眼,才有资格进这园子赏玩。

这位青年既没露财,也没露才,却被迎入园中,想来身份不一般。他身后的两个少年郎,一个目不斜视,略微有些拘谨,一个东张西望,还兴冲冲地吟了两句歪诗。一看就是头一回来这种地方,见什么都稀奇。

众女郎最喜欢拿着这种稚嫩的少年逗趣,纷纷拈起绣帕、香囊、瓜果……鬓边花,朝着楼下的司马懿和徐福就掷过去,嬉笑:“小郎君,上来嘛。”

郭嘉早料到有这么一出,他很不仗义地闪身躲开,任由绣帕飞进司马懿的怀中,绢花砸中徐福的额角。

带着脂粉香气的小物件坠了一地,两位少年郎哪里见过这阵仗,都懵了。

郭嘉不曾上楼,而是沿着曲曲折折的青石小径一路向里,松柏掩映间,有一处极幽静的小院,三五间雅舍,一对白鹤在芦苇丛中觅食。腊月的芦苇丛,顶着一层薄薄的雪,苍黄寂寥。

雅舍中,青青藤蔓垂落,形成一道天然帘幕。陈宫已经摆出棋枰。

郭嘉点了几个清倌人,陪司马懿和徐福调管弦,唱些“江南可采莲”之类的小清新曲子。特意嘱咐给他们上果酒,不许多饮。然后撇下弟子,坐在一旁的蓝田玉席子上,和陈宫对弈。

日光弹指过,花影座前移。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侍女点亮宫灯,棋局也分出胜负。陈宫输了半子,心情却很好,一边复盘一边说:“陶陶雅擅琵琶,奉孝来都来了,听一曲再走。”

郭嘉跟着陈宫移步内室。

侍女掩上菱花纹小轩窗,挪开屏风,挑起洒金芙蓉轻纱帐,露出珍珠帘。隐约可闻环佩玎珰,一个极窈窕的身影隔着珠帘行礼,声音柔和悦耳,引人遐思,随着几声琵琶响,屋中陡然一静。

郭嘉静静聆听,曲终时,隔着珠帘作揖,潇洒离去。美人之美,不相见时,更有无数想象空间。

陶陶还从未见过听她弹奏琵琶,却没有要求一睹芳容的男子,一时间怅然若失。她挑起珠帘,脆生生地开口:“先生且慢,先生还没说奴家的琵琶弹得如何?”

郭嘉转身,瞥见一位二八年华的妙龄少女,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珠光映照,艳冠群芳。

他眸光清澈,眼中只有欣赏,温和地说:“诗言志,曲传情。若单论弹奏技法,或许称得上炉火纯青,但不知为何,琵琶曲中缺乏情意。”不能传达出情思的乐曲,属于没有灵魂的演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