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番外(242)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预兆。伯符,你真的没事吗?箭伤在脸上,纵使伤口不深,你也非常难过的吧?

江南的小桥流水,是淌不尽的温柔情思。

水榭中湘帘半卷,隐约能看见一位翩翩少年郎俊美的侧影。

清雅空灵的琴声悠然回响在水波和白云之间。就像天上的明月,偶然映在流水之中,渐渐浸染了水的连绵和轻柔,丝丝缕缕,都是牵挂。

这个擅琴的美少年,应该就是周瑜。

郭嘉听着琴声,莫名惆怅。他想念荀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被打扰的小聚上半日,焚香抚琴,煮茶聊天,也成了一种奢望。

郭嘉示意侍者不要出声,静静地立在廊下听琴,直到琴弦突然绷断,似乎弹到了周瑜的手指,周瑜吃痛缩手的一刹那,又不小心被琴弦划了一下,看起来有些痛楚的样子。郭嘉才下意识上前。

周瑜白皙修长的手指被琴弦划破,有细细的血丝渗出来,滴落在古琴上。

荀彧有时也会被琴弦划到手指,所以郭嘉有个习惯,他的随身空间中,时刻准备着干净小巧的薄药(古代膏药)贴。

周瑜有些好笑地望着郭嘉反客为主,吩咐他的侍女送来干净的热水和棉布,替他清洗一下伤口,细细擦干水,从衣袖中取出一小片很精致的薄药贴。把他的手指裹上了。

“郭祭酒为何会随身带着薄药?”周瑜不是没有防备心的人,但郭嘉捧着他的手看时,那种神色,绝无恶意。

郭嘉难得怔了一下,眸中浮起柔色,轻抿薄唇:“有一个对嘉来说很重要的人,也擅抚琴呢。”

面前这个人,和传言中谈笑间覆灭千军万马的军师祭酒不太一样,怎么看都人畜无害,甚至称得上多情,不过周瑜不会忘了他是谁,为什么来江东。

谈判的本质,是最大限度为己方争取利益。

江东虽有六郡之地,但山越族不肯归附,时常作乱。江夏太守黄祖动辄领兵来犯。

最可恶的是陈登,这厮弄了几个官印,用来离间孙策的心腹。毕竟孙策名议上只是讨逆将军,属于杂号将军。而陈登,是大汉的伏波将军,兼广陵太守。“伏波”是一个颇为荣耀的将军封号,至少比杂号将军体面。当伏波将军的部将,肯定比当讨逆将军的部将更有脸面。

眼下孙策遇刺,江东怕是要乱上一阵子,说是内忧外患也不过分。郭嘉会不会乘人之危,狮子大开口呢?

出乎周瑜的意料,郭嘉只提了几个不怎么过分的要求。

一、庐江太守李术截杀扬州刺史严象。希望孙策和周瑜依法处置此人,传首许都,给朝廷一个交代……

五、豫章太守华歆已经接受朝廷的征召,愿意入许都为官,希望孙氏不要阻拦。

周瑜想了想,觉得除了第一条不能答应,其他都可以。不过他不能作出承诺,必须把文书呈给孙策,由孙策来做主。

郭嘉也清楚这一点,默默地替周瑜换了一根琴弦。孙策的死讯,大约还要过几天才能传来,到那时,第一条也是孙权必须要妥协的事。

若细看,周瑜的眼下有一点点微青,面容隐隐透着没有休息好的轻微倦意,但这丝毫不减他的风采,反倒让郭嘉有些心疼。正史上,在孙策死后,坚强地撑起江东,只为不负平生相知雅意,一直守护着江东的周郎。

对着雅量高致、豁达有趣的周公瑾,郭嘉始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如果非要形容一下,大约最好就用史策上的原话:“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是的,虽然只饮了两盏甜甜的果酒,但周郎身上,那种江南的流水和琴曲交织出来的谐美气韵、朗朗如月的风姿,也是会醉人的。

替周瑜换了弦,又顺手调了调音,郭嘉用他生疏的指法,弹了半曲后世的诗歌:“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郭嘉:谁说一定要故意弹错,博得周郎一顾?只要弹一首周郎没听过的曲子就好了,看我,看我,周郎正在顾我。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灯笼草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3章

周瑜的心被弦歌声牵引,无处安放的思念如水中涟漪一圈绕一圈,和天光云影一起映照着青春年华。

曾经那些平平淡淡的陪伴,都被叫做时光的笔墨细细勾勒,变成点点滴滴温馨美好又琐碎的回忆画卷,惊艳了岁月。

琴声渐低,于最宛转低回处戛然而止,空留几许怅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