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番外(71)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这人醒着的时候爱笑,眉峰有着远山青黛的秀美弧度,承载了明丽的春晖,配上灵气十足的双眸,一颦一笑都异常张扬夺目。睡颜却很宁静,多看几眼都有安神忘忧的功效。

脩羽伸出手,很想细细描摹郭嘉的眉眼轮廓,但最终只偷偷抓起一缕长发,轻轻把玩。手中的秀发柔顺有光泽,发丝比常人的发丝要细一些,手感和记忆中的一样,很软,微微有凉意。

梦后复醒,脩羽仍在身侧,且维持着一个侧身躺在卧榻边沿的高难度睡姿,手中还紧紧捏着他一片衣角。

郭嘉心底一软,翻脸撵人的计划没有付诸行动。

名士边让的惨剧影响十分恶劣,部分兖州士人更看不上曹操了,不仅是宦官子孙,还残忍嗜杀,他们不屑于替这样的人效力,申请带薪长期病假,被曹操毫不犹豫地踢出公务员队伍。

紧接着,又一个颍川人,枣祗加入了曹操的幕僚阵营,出任东阿令。这个枣祗是一位很抢手的名士,袁绍派人请了几回都没请动的那种。

这些外来人才占据了不少重要职位,逐渐和本地人才形成合作竞争关系。

其实曹操一碗水端得很平,不问出身,手下的幕僚各自凭本事上位,并没有特别偏向谁。但架不住颍川这几位士子操作风骚、能力出众,十次议事,九次到最后都会变成他们的专场。还出现了一个能让主公言听计从的郭奉孝。

这就让一部分兖州本地官吏对仕途前程感到迷茫,除了陈宫凭借着迎接曹操入兖州的功劳,被视作心腹。万潜担任治中从事,年龄大资历老,颇受倚重。程昱担任寿张令,负责安置青州兵家眷,担子略重。其他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在那几个颍川人的对比之下显得逊色三分。

陈宫最近很少开口,一边是日渐疏远的主公,一边是死后头顶都一片绿油油的友人,知遇之恩,杀友之仇,换了谁恐怕都不好过。

整个官署正堂都弥漫着一股低气压,郭嘉就在这种氛围中批阅完积压的文书。练兵的事情已经步入正轨,他不用再天天去军营里盯着。

根据暗线的情报,陈宫和张邈已经开始做出一些异常举动。

郭嘉将陈留太守张邈要求增兵的文书又看了一遍,站起来伸个懒腰,然后溜达到荀彧跟前,一句话也不说,直接上手,在堆叠整齐的文书中一阵乱翻。

荀彧纵容又无奈地望着郭嘉,看着他将案头的公文翻得乱七八糟,不由微微一笑,轻声问他:“奉孝想找哪一份?彧可以代劳。”

“在这里!”郭嘉抽出一份张邈要粮要钱的文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看完,比他料想的要乐观一些,张邈目前还没有背叛曹操的打算,应该只是想壮大实力自保。

前不久,张邈收留了一个人,一个从冀州袁绍的眼皮子底下逃出来的人:韩馥。

作为被软禁的前任冀州牧,韩馥一直在袁绍的重点监督名单上。

张邈收留韩馥的消息传回冀州,袁绍大怒,这个张邈是几个意思?要支持韩馥和我作对?

袁绍派使者去找张邈,要求张邈交出韩馥。必须是一个完完整整、活蹦乱跳的韩馥哦,再怎么说韩馥也是把冀州让给袁绍的男人,要是刚移交完权力,没过多久就死了,让天下人怎么看袁绍?谁还敢带着地盘去投奔袁绍?

问题是袁绍的使者跟张邈宴饮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事件:已经变成惊弓之鸟的韩馥听说张邈和袁绍的使者一起喝酒,相谈甚欢,以为袁绍派来杀他的人到了,张邈也会出卖他,于是韩馥抢先一步使用刀笔在茅厕里自杀。

这真的是一种高难度的自尽方式,刀笔的主要作用是刮掉竹简上的错字,用这种不怎么锋利,还很短的小刀自裁,这得多大的决心和毅力?

韩馥死在茅厕,且死法诡异,袁绍的名声顿时又香又臭,有很多不太好听的流言,绘声绘色地描述袁绍是如何容不下献出冀州的恩人,袁绍的刺客是如何潜伏在茅厕中暗杀韩馥。

最爱面子的袁绍暴怒,直接给曹操写信,让曹操杀掉张邈。因为这已经不是张邈第一次和他作对了,上回他要杀王匡,张邈和王匡结盟,还数落他。

接到干掉张邈这种见鬼的任务,曹操是很为难的,袁绍和张邈都是他的好友,两个好友突然掐起来,他根本不想夹在中间。

所以曹操的选择是:保持中立。

然而袁绍一直把曹操当成听话的小弟,一连送来三封信,催促他干掉张邈,结果消息走漏,张邈忧心人身安全,拼命招兵买马,并且不太敢再完全相信曹操,毕竟曹操确实是袁绍的小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