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郭嘉成长日记+番外(91)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阅读记录

随着大军离城池越来越近,道路变宽,颠簸感渐渐减轻,马车开始平稳地行驶,郭嘉隔着车幔,隐约听出士兵整齐的步伐变得微微杂乱,还伴随有搬运辎重的动静。

他估摸着,应该是快进城了。大多数普通士兵是不进濮阳城的,他们要去城外的军营里驻扎。能跟着入城的,都是各个将领的亲兵部曲。

又走一程,锣鼓声传来,很是热闹,应该是兖州的官吏出城迎接曹操。

荀彧肯定不会搞这一套,陈宫也不屑如此讨好主公,应该是万潜弄出来的阵仗。

兖州牧幕府之中,以治中从事万潜的年纪最大,这老爷子圆滑、世故,最喜欢揣摩曹操的心思,这种欢迎仪式,虽然未必是曹操欣赏的形式,但既没有铺张浪费,也没有扰民,办得很漂亮。

曹操征战归来,受到热烈欢迎,应该也很欢喜。

郭嘉打起精神,坐正身子,整理衣冠。他不在意形象,然而作为一个男人,病歪歪地躺着面对一众同僚,这种近似于示弱乞怜的行为,他才不愿意做呢。

由万潜带头,一群人簇拥着曹操,敲锣打鼓地入城。曹昂原本想留下,然而曹操逢人就介绍长子,他无法脱身。

剩下的人以荀彧为首,三三两两站着说话。

郭嘉还没来得及下车,就有人问起他。

荀彧:“奉孝呢?”

陈宫:“奉孝呢?”

都是一样的话,都是在问戏璕,语气却完全不同。一个柔和自然,另一个略微不满。

戏璕用下颌一指曹操的马车,“他身体不适,又一路颠簸,才喝过药,可能刚睡着。”

荀彧看向马车:奉孝到现在都没出现,莫不是……

陈宫瞪着马车:这浪子好生无礼!兖州士族之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齐齐出迎,主公都不摆架子,他居然连车都不下?就算是身体不适,也不该这样娇纵。

一阵芬芳清雅、让人通体舒泰的香风轻轻拂过人群,那些正在交谈的人,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众人纷纷驻足,目送荀彧那颀长优雅的身影快步走向马车,听着他的玉佩和剑鞘富有节奏地轻轻碰撞,发出清越曼妙的声音,一时都忘了说话。

如果非要选出一个让众人都心服口服的兖州官吏,不是曹操,而是荀彧。这位比冰更清,比玉更洁的荀文若,像天上的明月光一样,恬淡平和地照耀在每个人心间。

然而,皎皎明月光很快被一道从车厢里钻出来的人影搅乱。

郭嘉摇摇晃晃地立在车辕上,看见荀彧,直接从马车上跳下来,拽着荀彧一起踉跄前行两步,还踩掉了他左脚上的翘头丝履(一种丝织品制作的鞋子,通常比较华贵)。

戏璕:“……”

陈宫眼皮抽搐,扭过头去,不忍直视。

郭嘉讪讪地俯下身,将荀彧的鞋子摆正,放在他脚前,方便他穿上。

荀彧垂眸,履其实是一种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私人物品。传说上古时,华胥在雷泽游玩,履大人迹有娠(踩到神人留下的巨大脚印怀上身孕)而生下伏羲,姜嫄履大人迹生下后稷。

所以时下常用的定情信物可不只香囊和玉佩,还有履。

荀彧微微低着头,将脚伸进翘头丝履之中,伸手探了探郭嘉的额头,微微发烫,这人显然又在强撑。

“一会的酒宴,奉孝别去了。”

“嗯。”

郭嘉乖巧地点头,本着惹了事就要收场的原则,随手替荀彧把鞋子提上。

他这种旁若无人,俯身给荀彧提履的行为,强烈冲击着众人的眼球。后世有句话专门形容这种体验,叫:闪瞎狗眼。

荀彧耳朵发红,把郭嘉拉起来。

起身的动作幅度有点大,郭嘉又开始头晕,就近扶着荀彧打晃。

戏璕实在看不下去,走上前和荀彧一左一右架住这个浪子,直接抬到荀彧的车上,说:“文若先送奉孝回府,璕去找主公打个招呼,随后就到。”

荀彧驾着轻车入城,穿街过巷。

鼻端萦绕着熟悉的衣香,耳边和銮轻鸣,(和鸾是一种铃铛,挂在车前的横木上叫“和”,挂在车驾上叫“銮”。)郭嘉感到无比安宁。

隔着半透的纱幔,依稀能看见两只小小的金铃,摇来晃去,时不时缠在一起。还有文若优雅挺拔的背影。

世家大族讲究“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鸾之节。(鸾通銮)”不认识荀彧以前,郭嘉觉得做作成那样,确实很贵族,但光看着就特累。见过荀彧之后,他才意识到:有些人,是合该佩玉鸣銮的。

荀彧把郭嘉送到卧房,喂他喝下半杯温水,替他拖掉靴子和外袍,“奉孝先歇息,左先生就在濮阳城,刚巧离得不远,彧去请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