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398)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面对刘立兴惊讶的眼神,刘名化公事公办地说:“之后要大忙一阵,要按照这鱼鳞册上所记的,丈量全县的田亩。”

刘立兴登时傻了眼:……这是?照着鱼鳞册,再画一本鱼鳞册?

第143章

话说, 这武元县的鱼鳞册,当年确实是在县衙的一场大火之中被烧毁了。但是刘家手里,也确实还藏有一份私下抄写的鱼鳞册, 甚至这是一份“进阶版”的鱼鳞册。

“进阶版”意味着这份鱼鳞册比原本县衙中的鱼鳞册内容还要详细周全。鱼鳞册中,包括了所有大户们私下开垦出, 但是从未在官府登记的“隐田”, 也包括由多田的大户耕种, 但是却将田地诡称属于他人的“诡寄”。

就靠着这一本鱼鳞册, 刘家在武元县“包征”多年, 既是武元县粮户的庇护伞, 又是人人惧怕厌恶的对象。“隐田”与“诡寄”, 在刘家面前无所遁形,想要借此获利,必须将刘家“喂饱”给予好处。

小户人家但凡有些见识的, 也恨这刘家日常欺压小户, 鱼肉乡里——毕竟这武元县一县的粮赋都有定数, 大户们不缴,这些赋税就全摊到了小自耕农的头上。因此武元百姓有一句话,叫做“赵如虎,刘如猫,武元县里舐人膏”。刘指刘士林、刘名化为代表的刘家,而“如虎”的赵家则是指本县衙役班头赵自来出身的赵家。

赵刘两家, 把持武元多年,寻常县官都奈何他们不得。直到这一次, 赵家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一出小小的“文凭”考试,先把赵家掀下了马。

而刘家则凭借着族里的“人才”和手中那本鱼鳞册,依旧稳稳地掌控着武元县钱粮的大权。

刘立兴却不懂了, 问叔祖:“叔爷爷,这不明明有鱼鳞册吗,为啥还要丈田?”

刘名化道:“贾大人与袁大人想要了解武元田地的实情,在没有鱼鳞册的情形之下,就只有唯一一个法子——丈田。”

“然而那个贾大人,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却是从京里来的,他手里没多少人,发动全县百姓重新丈量全县的土地根本没有可能,只好把这事交给我刘家。”

刘立兴依旧不懂:“叔爷爷,不就是丈田吗?这能要得了多少人多少功夫?”

刘名化冷笑一声:“要多少人多少功夫?——这么说吧,隔壁桃源寨,五千人口两千多余丁,如果这两千余丁全部过来武元帮忙丈田,要两个月。如果只得咱们县衙里这些书吏衙役,全部派出去丈田,丈完这武元县要两年。”

“所以说贾大人还是年轻,见识短浅,”刘名化说到这里多少有点儿得意,“他责我没有鱼鳞册,盲征瞎缴,我就顺水推舟答应帮他丈田。”

“他哪里想得到,这正是送了一笔天大的横财给我刘家。”刘名化终于按捺不住,嘿嘿地笑了起来。

叔祖说的这些,刘立兴根本就不信:贾三爷见识短浅,那桃源寨只得五千人,怎地就眼见着人家盖房子盖厂,原本没什么钱的土著和移民都肉眼可见地富起来的?

因此刘立兴觉得,贾放把这丈田的事交给刘家——一定是故意的。

“你等着看吧,”刘名化依旧难掩得意,“回头等丈田的消息一放出去,咱们刘家的门槛,怕是就要被县里的粮户踏平了。”

他掂一掂手里的鱼鳞册,笑道:“而这本鱼鳞册,让他们的田地无所遁形,还不是任咱们搓扁揉圆?”

刘立兴是个聪明人,这时听叔祖一说,已经全明白了:刘家原本声称没有鱼鳞册,实际上却对全县的土地了如指掌。这时贾放点头让刘家主持丈田,那些大户们为了不受损失,只有来求刘家,给刘家足够好处,就可以决定他们在新的“鱼鳞册”上占了多少田。

给刘家的好处越多,往后交的田赋越少;而那些蓬门小户,等闲上不了刘家门的,大户们少交的田赋就都摊在他们头上。

这……这难道不正是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刘立兴顿时想起父亲去后,随新寡的母亲上刘氏宗族来拜见族长。当时他见到一名前来拜会刘家的客人,这人满脸堆笑地一直退到刘家门外,等到刘家大门一关上,那笑容就倏忽消失,然后狠狠地冲刘家门板上吐一口吐沫。那人得知刘立兴也姓刘之后,便也骂一句“小崽子”,这才离开。

刘家看着高门大户,实际在乡里之间名声极坏,旁人耻于与刘家为伍。

刘立兴又想起早先贾放在县衙的新吏员“宣誓”之后,曾经单独对他们这些新入衙门当差的年轻人讲话。

当时贾放曾说:“我知道你们多因族中的安排,来到这武元县衙里当差。但在武元县里当县吏,已经与以往大有不同了。你们是通过自己的本事,拿到文凭,又是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基层公职人员,朝廷给你们发放俸禄,足够让你们全家都过上好日子,你们理应为自己感到骄傲……但如果你们只顾着维护你们族中之利,那么对不住,这些以后就都没有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