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402)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但是百姓托付他人传信,却往往无法控制信的去向,要么是信件丢失,要么是重要消息被他人私拆,内容泄露,引起无数纠纷。

一边有需求,一边有能力,却压根儿对不上。

贾放便道:“这简单,让邮驿代百姓传递信件,同时收取一定邮资,不就可以了?”

郑伯宜顺着贾放说的往下想:“邮驿在县与州之间传递军情,如今不传军情了,传递民间信件。确实可行。但是,百姓寄信时是自己去邮驿那里,那么,信件传到对方邮驿之后,如何送到百姓手里?”

贾放胸有成竹:“那自然是每县的邮驿再聘用一位当地的邮递员,专门负责将邮驿收到的信件递到百姓的住处。或者根本不用送到住处,只要往各村村长家、各里里正家中一放,自然会有办法把信递到收件人手里。”这最后一里的问题解决起来,可一点儿都不困难。

“我若是百姓,我怎知该给邮驿多少钱?”

贾放笑道:“本县之内一个价钱,本州之内一个价钱,出了州是另一个价钱。这中间的价差正好各处邮驿传递的费用,先生觉得如何?”

郑伯宜一点头,继续问:“可若是出了本县,别处的邮驿接到了这些信件之后,如何知道寄信人已经付了邮资?”

贾放笑道:“这就更简单了。假设这县内寄递信件,邮资乃是两文钱,那么我们就将价值两文钱的券贴在信封上……”

郑伯宜惊讶了:“将流通券贴在信封上?”

贾放赶紧摇手:“不不不,我不是说将流通券贴在信封上——我是说,干脆像印流通券一样,专门印制一种代表邮资的凭证。百姓们在邮驿处出资购买,然后贴在信封上,邮驿收到之后盖上一个戳,表示确认已经收到过邮资。”

郑伯宜听贾放说的复杂,良久还是没有绕过来:“……但这不是与将流通券贴在封皮上是一个意思吗?”

贾放解释了两句,干脆一拍桌子,说:“那就给这种凭证起一个名字,叫它做——‘邮票’!”

*

这邮政局的试验,依旧没有获得批准,在南方十个州的全境内马上推行。

兵部方面答应了从十个州的首府到武元境内建十条“急驿”(其实只有九条,武元到永安州本就有急驿通道),但是邮驿只管从各县到永安州之间,和永安州到各县之间的信件递送,频率一概为一天两次,不管信件传递的数量如何,邮驿收取一个固定金额的费用,作为替百姓传递信件的劳务收入。

而贾放则在武元县城里了一个“邮政公司”。他感觉自己迈出了一个超大的步子,把邮政直接由国家垄断转为了民营。而中间从各县传递到永安州之间的那一程,实质上就是外包给了兵部——

多么先进的邮政公司结构啊!贾放自己也没想到。

这“邮政公司”由对此非常惊讶且感兴趣的郑伯宜担了下来,如今永安州的知州刚好与他是旧日同窗,应下了替他在永安州处理一应事务。

郑伯宜定下了这“邮政公司”的基本结构与模式之后,就立即开始在各县物色邮递员的人选。

对邮递员的要求不算高,就是要熟悉从县城到各乡、各村、各寨的道路,以及人品端方,最好是各乡各村各寨当地人,在乡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人能为他作保的。

很快邮递员的人选就定下来了。以武元县为例,县里一共雇佣了十个邮递员,每个邮递员负责一到两个乡,和各乡下属的村寨。

这些邮递员每天从武元县的邮驿领取向各乡投递的信件,这些信件都会用一个纸包糊住,外面封上火漆,然后写上所在村寨的名字。邮递员就负责把这些邮件包投递至各村寨的村长和里长处——这些人自有办法找到相应的收件人。

邮递员同时还会把村寨里需要投递的邮件收回来带到邮驿。他们每个人每月会领取一定数量的“邮票”,并将邮票售卖给各村寨需要邮寄信件的百姓。百姓们给信件贴上邮票之后,才能交给邮递员。

如果邮资没贴或是贴少了,这些信件会被退回去,很是耽误事,因此百姓们一般都是尽多不尽少,有些人往自己县内寄信,也直接贴上足以寄往京城的邮资。

而“邮票”的面世,还真的引起了不少议论——像桃源、武元这些见惯了流通券的乡民们,一见到这贴在信封上的“邮票”,还以为真的能把流通券贴在信封上使用,就真的有贴流通券的。

这令贾放欲哭无泪,毕竟将流通券贴在信封上揭不下来,就失去了其“流通”的作用。他只能在桃源寨和武元县内反复宣传“邮票”的功用,才渐渐让乡民们不再直接贴流通券,转而主动购买邮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