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617)

作者:安静的九乔 阅读记录

桃源寨的人们一听,便都很有眼力劲儿地跟着起哄,表示要看“大家伙”运货。

顿时便有车站的工人上前,将车后挂着的两节客运车厢换掉,改挂上货运车厢。登时桃源寨内部的运货小铁路上,有车驾将一袋一袋的水泥拉了过来。

水泥厂成了第一个尝鲜吃螃蟹,尝试使用铁路货运的商家——谁让水泥厂有贾放的股份在呢?

自从第一袋水泥被运进货车车厢之后,桃源寨的居民就开始计数——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水泥厂的水泥自有规格,一袋是二十斤。

第一车装了一千袋,乡民们算算,暗自咋舌,毕竟这已经两万斤了。

谁知第二车继续装了一千袋。

“我听说啊,这‘大家伙’本身自重也就两万斤上下,叫它拖比自己还重的货物,这……这真能行吗?”

“未必就不行。俺家驴子每次拉驴车,车上的货物俺瞅着就比那驴子重。”

“那是你不爱惜畜力,”旁人一起都哄笑起来,“难怪你家那头秃毛驴,每次拉车都昂刺昂刺叫得忒惨!”

转眼间便是两千袋水泥,装上了两座载货的车厢。“大家伙”整装待发。

而围观的乡民百姓,却没有一个愿走的,单看那“大家伙”能不能带动比它本身自重还要重的货物。

正热闹着,桂遐学带着一群理学院的学生过来,大手一挥道:“回去每人都写一篇作业,计算一下那个‘大家伙’究竟要多少动力,才能拖动这些货物。”

年轻的学生们望着桂遐学,其中一个问道:“桂教员,已知摩擦系数是多少了吗?还是需要我们做个实验先测试一下?”

桂遐学这才哈哈一笑,点头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他手一挥:“这由你们自己决定。”之后又补了一句,“需要系数来问我呀!”

这边尚是教学现场,那边“大家伙”已经启动,发出一阵长长的汽笛鸣叫,驱动轴带动动轮向前。

“拖动了,拖动了……真的拖动了。”

“哎呀,好像和刚才的速度没差,一点儿都没慢!这是……拉多少都能跑这么快吗?”

桃源寨的乡民们一个个拍红了手,激动得像是几岁小儿。

但确实,对于他们而言,货运是这条铁道最重要的功能。有了这条铁路,来自桃源寨的出产就能源源不断地运出去。别处的东西也一样能方便快捷地运进来。南来北往的货物与客商在此相遇,又能带动桃源寨的饮食歇宿这些行当。

贾放在一旁看着相当满意:这座蒸汽机车头,自重大约在8吨上下,载货至少有20吨,载人至少可以载150人,平均时速在每小时8公里左右。

蒸汽机车头能达到这个功率已是相当不错,小园的工程师们应当感到自豪才是。

这时蒸汽机车已经去远,乡民们都还围拢在车站跟前,等待贾放和袁化“说两句”。

贾放见袁化矜持,哈哈一笑,问:“袁大人胸有才学,您觉得这桃源寨第一台蒸汽机车头,应该起个什么名字?”

贾放是完全无心的,袁化却满脸通红,一时想起了当初他给“青坊桥”起名字的往事。

这位县尊大人憋了半天,终于小心翼翼地起了一个“瑞麟号”的名字。

谁知贾放转头就问桃源寨乡民们的意见:“袁大人说叫‘瑞麟号’,你们同意吗?”

袁化眉梢一跳一跳的,他还从来没想过,贾放竟然会去征询百姓的意见。

“瑞麟啥意思呀?”顿时有人问。

“不懂,怪拗口的。”

“难道不该叫‘桃源’号吗?咱们这儿是桃源寨。”

“但是‘大家伙’在桃源和武元之间往来,又是小园出产的。没道理非得给它冠个咱们自己的名字呀!”

乡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半天,终于有人一伸拳头,道:“大家伙!就叫它‘大家伙’!”

“好也,一语双关,既说它是个‘大块头’,又有‘大家伙儿’的意思,表明它是大家伙儿这么多人认购债券才把它买来的。”

顿时一呼百应:“就叫‘大家伙’。”

蒸汽机车头早已载着货跑到武元去了,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被人定下。

贾放则看看袁化。袁化知道贾放向来看重百姓的意见,当即非常上道地宣布:“好,本官没有意见,就叫‘大家伙’。”

桃源寨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就此得名,被称为“大家伙”号——简单好记,并被载入史册,让人读到一次便笑一次。

*

“桃源——武元”段铁路开始运行之后,运行时间表经过了好几次调整,终于稳定下来。

桃源寨到武元之间,每天发八趟车,两趟是客运,其余都是货车。其中特别增设了“胜利新村”站,用于屯田的两个新村的人上下车与上下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