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名著同人)我在书中建皇朝+番外(144)

作者:蒲晓 阅读记录

奉天殿外旌旗猎猎,鼓乐之声再起,晴朗的天空划过一道霞光,皇宫似乎蒙上了一层金纱。

林禹州抬头,禁锢他的封印徒然解开,这个世界的天道放开了对他的钳制,他转眼看向季盛彦,发现他也一样。

第69章 红楼梦一场(75)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那新皇登基肯定也要三把火,就在朝臣们等着季盛彦烧起第一把火, 将所有叛贼杀干净时, 新皇的第一次大朝也来临了。

与嘉隆帝时的“盛世太平”不同, 季盛彦的大朝要严厉的多, 歌功颂德这种事情不需要有,他在前一天就将大朝会需要讨论的事情公布下去,让参加朝会的官员提前做好准备,知道大朝会要讲述什么。

朝臣们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朝会,有些别扭,但更多的是惊奇, 因为大家发现有了主要议题之后, 朝会变得言之有物起来。

陈敏春以前是三皇子党, 在季盛彦登基之后表现的最为活跃, 他积极争取成为庆盛帝的心腹之臣。庆盛是季盛彦的年号,他继位后就将嘉隆帝的年号废除了。

林禹州站在队伍末, 他的品级不高, 按照规定, 只有大朝会的时候,他才有资格进宫面圣, 虽然很不以为然,但也得按规矩来不是?陈敏春的声音并不高昂, 但是封印解除后, 林禹州的听力变的异常灵敏, 就算站在最后,也能将陈敏春的话听入耳中。

这陈老头也是狠,将他话中的之乎者也去掉,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秋狩所有涉案人员除皇室外,十族以内全部诛杀。

陈敏春话说一半,很多官员都露出了于心不忍的表情,但是他们也没有站出来反对,毕竟叛国,谋逆,刺杀皇上都是诛九族的大罪,如此重罪,将九族扩到十族,也无可厚非。

待陈敏春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完之后,得到了很多朝臣的支持,这些人大多数以前跟大皇子或者三皇子走的近,如今都要积极表忠心。

季盛彦坐在龙椅上听着朝臣们议论,他一句话都没说,等高品级的官员发表完意见之后,他挥了挥手,卢升荣端着一个托盘子出来,上面放了好几道圣旨。

朝臣们这才知道季盛彦压根不准备听他们的意见,他早就做好了决定。

卢升荣将托盘递到身后小太监手上,双手捧起第一道圣旨,打开它宣读起来。

季盛彦的第一把火,将朝臣们烧的目瞪口呆。

第一道旨意责令刑部并大理寺审理秋狩涉案者,收集其罪证,按照律法裁决,调查与涉案者有血缘关系的人,有罪者收押,无罪者释放,通过涉案者推荐而得官职者,停职审核,通过涉案者用不法手段谋取官职者,立即撤职,按律处罚。

这一道圣旨向朝臣传递了一个讯息,此次秋狩事件不诛连,这也是新皇给予他们的提示,皇上要废除连坐制。

群臣中起了小小讨论声,季盛彦瞥了这些人一眼,窸窸窣窣的声音立即消失。

卢升荣适时地宣读了第二道旨意。

这一道旨意引起了朝臣们的喧哗,因为季盛彦撤翰林院改秘书处,设秘书长,同时翰林院现存人员均要进行考核,优胜者留秘书处,合格者分流到其他部门,不合格者退太学或国子监。这旨意一下,让翰林院很多尸位素餐的老油条变了脸色,有人想要反对,但又惧怕于季盛彦的威势,不敢吭声。

季朝的官制有一条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撤翰林院当然会遭到很多清贵文人的阻挠,但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大家都按捺住了心绪,静待事态发展。

林禹州耳边传来好几位同僚相互辩驳的声音,他此时觉得秋狩上发生的事情也挺好的,关了太多人,即将要杀好多人,这让季盛彦的威慑力提升了很多,至少目前他的旨意没有人敢明面上反对。

第三道旨意相较于前两道要平凡的多,但对某些官员来说也更致命,季盛彦责令户部理账,将历年来的官员欠款整理出来,他没有说接下来要做什么,但其意思很明白,就是暗示那些欠钱的人,账得还了。

至于最后一道旨意,跟工部有关,很多朝臣还不知道工部的变化,所以对这道旨意不明就里,都准备待大朝过后去询问林如海。

林禹州算了算时间,感觉朝会即将结束了,其实季盛彦那里还有一道旨意没发,是跟军制改革有关的,不过现在边境军正与鞑靼交锋,军制改革还不是时候,饭得一口一口吃。

大朝过后,林禹州跟着同僚们返回翰林院,他不经意间看见好几位翰林院的老官员跟御史台的人凑到了一起。

“禹州。”刘居凑到林禹州身边,在他耳边低声问道:“真要撤翰林院吗?秘书处又是个什么意思?考核考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