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闺怨诗都是骗人的[快穿](108)

作者:许百龄 阅读记录

她分辨几句,阎母反而骂得更加厉害,她索性不和她争辩,不通情达理之人,怎么能够说清楚。

她这一哭一骂引来了左邻右舍,她们也不问事情经过便帮着阎母,指责她做儿媳妇的不孝顺。阎母好似找到了安慰依仗,也不顾家丑不家丑,和外人哭诉起来,数落她的不是。

她真切感到那种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伸,有火发不出的憋屈感。

玉颜和玉姿去劝慰阎母,玉颜知道左邻右舍是过来看热闹看笑话,劝着阎母的同时,也劝邻里都回去。

邻里没动,她最后拉着阎母进了屋,邻里这才散去,临走还对她指指点点。

她瘫坐在堂屋内,整件事最委屈的是她,她此时也很想哭。这一切怎么就成了她的不是?

说翻脸就翻脸,以往舒恬的好都成错了?

傍晚时阎父回来,他相对来说通些情理,虽然对于她过问买院子之事支持,但是对于这么多年未能生下一儿半女不满,只是他是舅公对儿媳妇不好多说什么,脸色却很不好看。

隔日阎父就独自去了县城,去看院子,在县城里呆了几日。

家中阎母还生着气,她依旧如平常一样相待,既没有因为她生气挑剔而和她吵,也没有想着讨好她故意热脸朝上贴。

在阎父回来的时,阎母的气也算是消得差不多了。

晚饭时阎父说起在县城买院子的事情,说几处院子都看了,现在也定下来了。院子不大,房屋虽然旧,门窗有破损,但是位置和价钱还算公道,待凑了钱就签房契,然后再找几个工匠修缮粉刷一番,若是快的话年前便能够搬过去。

“那咱们现在的院子呢?”玉颜问,“是要卖掉吗?”

“这是祖宅,要留着的。”阎父道。

一家人开始讨论起搬进县城住后如何如何好,唐小诗在一旁一句话未说,免得意见相左闹不和。

次月院子便定了下来,签了房契,阎父便进县城忙修缮的事情。

阎母冷言冷语对她教训:“这院子买下来也没你想的那些事。大郎好歹在县衙里当差,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难道见识还没你一个妇人广?会看不清身边人是不是居心不良,要你管着?”

“你以后就操持家里的事情,外面的那些事情都让大郎去,你也少过问。还有,待院子整修好了,咱们都搬过去,你尽快给阎家填个男丁才是正经事,别竟操心些不该操心的。”

唐小诗也冷淡的应了声。她还能说什么,在阎母的眼里儿子就没有不好的。

若阎万圭能够少喝几次酒,是个遇事冷静沉稳的性子,当她想操心?她巴不得什么都不管不问,落得清闲。

自上次阎万圭离开后,一连两个多月没有回来。这日并不是他平素休沐的日子,他却回来了。进门时候脸上喜忧参半,见到她在院子里晾衣服,蓦地脸色沉了下来。

“大郎怎么今日回来了?”她起身问,瞧见阎父跟在后面,脸色说不上来是好是差。

第52章 弃妇-3

父子两人走进堂屋内, 唐小诗给他们都倒了杯热茶,“天寒,暖暖身子。”瞧着两人脸色似乎有什么心事, 但是却不乐意与她说。

她回院子里继续晾衣服, 翻晒被褥。

午膳时只有阎母开口询问县城院子现在整修情况, 然后啰里啰嗦说什么时候搬过去住的事, 最后觉得现在天寒,眼看没几天就要落雪了, 等过完年再搬。再无他话。

午后,唐小诗在缝制衣物,透过窗户瞧见阎万圭去了阎父阎母的房间,不知道说什么,半天没出来, 里面也没有什么动静。

她察觉到有事情,便借着端茶倒水靠近门边, 里面声音很小听不清楚,她索性端进去,三人不约而同沉默不说话,一致面色沉着, 看不出喜怒哀乐。

她放下茶水, 阎母打发她出去。

她也不便再靠过去听。

晚膳桌上,她借故问了一句,阎万圭没好气的道了声:“妇人家什么都问。”

“我是关心,若是有什么事, 多个人多个主意。”她争辩。

“你就巴不得家里出事!”

唐小诗发现自己和阎万圭三句话说不到一起去, 对方简直脑子有坑。

“你就非将我的好心当成恶意吗?”她驳斥。

“妇人家多嘴多舌!”

她还未开口再反驳,阎母在一旁帮腔斥她不要多问夫郎的事, 阎父不耐烦斥责都吃饭。

她强咽下这口气,不与他们争,无论自己多么有理,遇到不讲理的到最后都是没理。

你们爱咋咋地!

她端起碗自顾吃了起来。

阎万圭在家里呆了两天,她也对他爱答不理,这种臭脾气的人,她看都不想看。她巴不得全家都去县城,留她一人在祖宅内享清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