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闺怨诗都是骗人的[快穿](116)

作者:许百龄 阅读记录

她好奇抬头朝舒母询问望去。

舒母笑着道:“前几日娘托的媒人给你物色了一个儿郎,家住隔壁镇子。娘子前几年病逝,留下两儿子。人模样好,比你大几岁,待人温和,家中宽裕。你阿耶说以前见过这儿郎,人不错。媒人到那边问话去了,估摸这两天就能有回信。”

她自嘲苦笑,也许她这个和离了又不能生养的娘子在世人眼中只能找这样的鳏夫了。不用担忧子嗣问题,还不会亏待原配的孩子。

“阿娘,这事不用这么着急。”

“你的终身大事哪里能等?合适的郎君不多,错过了就再难遇到。我和你阿耶还有大郎都觉这个冯郎不错,主要脾气好,你过去不会受气。”

她沉默不做声,他们都已经打定主意想把她嫁出去,特别是舒父。她再反驳也拗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况周围议论纷纷,她不在乎,舒父舒母和兄弟不可能不在乎。

还是呆两天就去姨母那儿吧,人不在这事情总不能成。

偏巧不巧次日媒人过来回话。冯家听说她的情况后,很满意,若是他们能够拿定注意这事就定下,三书六礼一样不少,按照乡俗该多少给多少,也不亏娘子。

唐小诗坐在一旁,听完媒人所言,看向舒父舒母。两人脸上笑开了花,纷纷表示满意

“若是你们觉得合适,我就给冯家回个话儿,去合八字,卜个吉。”

舒父舒母立即应下来,也没问她意思,一如当年将舒恬嫁给阎万圭一般。当年舒恬不怎么乐意,但舒父看中阎家的聘礼觉得有脸面,让舒母劝了舒恬好几日,最后舒恬无奈听从安排,年仅十四便嫁了。

她立即打断舒父舒母道:“还是再等等吧。”

“还等什么,这么好的郎君不好找了。”媒人急忙说服她,“我还是托人才打听到冯家,觉得各方面不错,与恬娘你万般相配,这才过来提。附近镇子上的儿郎我认识不少,都没有冯家合适,家境不错,人性子又好,娘子嫁人不就图有个安稳的日子,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嘛?你还犹豫什么?”

她哭笑不得,这话和语气听上去怎么像是做买卖,还是广告促销那种。

“我刚回娘家没几个月,有些太急,再等等吧!”

“四五个月了,不急了。”媒人再劝。

舒父舒母见她言语表情都表现不情愿,不敢逼得太狠,也不想白白错过冯郎这么好的儿郎,便请媒人先拿着姓名生辰八字占卜吉凶,将事情拖一拖。

傍晚舒大郎从外面做工回来,听闻此事,也觉得冯郎不错,全家只有三郎认为她能够嫁个更好的。但是他在家中最小,说话没分量,只能安慰她。

她不想听他们的洗’脑,次日便借口回城。

这回没有一个月回一次,而是托熟人给家里捎个话或者是带个东西。

天气渐渐转凉,这日铺子里没有什么事情,敏儿嚷着要吃隔壁街的甜糍糕,她便带着敏儿过去买。

小摊前围了几个人都在等着甜糍糕。她走近了些,目光落在摊位边瘦高个子身上。

敏儿嗅到甜味撒开她的手叫嚷着跑过去,她紧赶两步。

瘦高个闻声朝这边看来,见到她,微微一笑,笑容温暖内敛。

“娘子。”江郎欠身唤道。

她微笑回礼,朝摊子示意一眼:“江郎也喜欢甜糍糕?”

“为家母买的,她较喜欢。”

唐小诗注意到他手中拎着两包药,问道:“令堂病可好些?”

“好了许多,多谢娘子关心。”

她点头笑了下,没有再言,敏儿拉着她的手嚷着要吃。

她哄着道:“上一锅卖完了,再等等,马上就可以了。”

敏儿嗯了声,踮着脚朝摊位上瞅,馋得口水快要流出来。

江郎看着敏儿,关爱地抚了抚他的头。敏儿回头昂着小脸看他,有些许害怕,朝唐小诗身边蹭了蹭。

她安慰一句敏儿,微微抬头看了看天,日已偏西。“江郎还要回去?”

“是,买完甜糍糕就回。”

“天不早了,估计到家又要天黑了。”

江郎点点头,顿了下霍然笑道:“希望还能再遇到一位如娘子这般心善之人,愿意载我一程。”

她无奈笑了笑,说了几遍不必谢她,他竟然还将此挂在心上,让她觉得惭愧。既然对方执意念着此事,她也不再费口舌多推脱。

此时甜糍糕出锅,两人各买了些,敏儿迫不及待拿了一块,烫得叫了声,丢在荷叶包里。

“慢点儿,凉一凉再吃。”

“我拿去给阿婆。”从荷叶包里将甜糍糕重新拿在手里,一边吹一边转身朝铺子跑去。

唐小诗与江郎道了句别,跟过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