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闺怨诗都是骗人的[快穿](204)

作者:许百龄 阅读记录

当再次醒来已经是午后,韩女史回禀,雍后所赠的玉镯并无任何问题,成安公主送的珠钗表面的确都淬了毒。毒不会夺人性命,但毒性入体会使人头晕呕吐,败人根基,病痛缠身。

“查了成安公主吗?”既然对她下手,自然是有利益牵扯。

“奴婢从大人们那里打听了,成安公主虽然与德王是同胞,但感情并不是算好。倒是与康王和端王感情深厚,特别是与端王关系非同一般。”

端王,唐小诗知晓,是先皇后次子。

刘大人与她说过北雍的朝堂并非是铁桶一块,太子薨逝后,一直未有立储,德王、康王和端王三位皇子都盯着东宫的位子,私下也是斗得头破血流。

德王之前几次败于大梁,眼看与储君之位越来越远,但是半年前河阳原一战,十数万大梁北境军惨死,大梁不得不岁贡割地,这份军功是康王和端王远远不能及,才奠定了德王在朝的地位。

成安公主也应该是因为此,所以早先偏向于端王吧。

“睢宁长公主呢?她平素与哪位皇子比较亲近?”她可是手握实权的公主,不是成安公主能够相比的。

“睢宁长公主倒是没有偏颇,与诸位皇子关系都一般,目前没有瞧出来是不是站在德王一边,只是灵乡郡主爱慕德王。”

唐小诗笑道:“她是经历过先皇夺嫡的人,十几年来圣宠不衰,又手握实权,想来也是个聪明至极的女人。如今再次出现皇子夺嫡,她自然是有自己的一套手段。”这也不是她能够猜到的。

但凡这样的女人,在权力面前,儿女婚姻之事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

北雍局势的确比大梁复杂,而她现在显然已经被卷进了这旋涡之中。

命韩女史请刘大人等几位官员过来,与他们说了此事。

她对两国政治不清楚,如今又出了这样的事情,唯一能够信任的也就只有梁国的官员。

刘大人与其他几位大人相觑一眼后,沉思了片刻才开口:“河阳原一战德王居功甚伟,对于储君之位已经是十拿九稳。与大梁联姻对德王夺嫡有一些的影响,但是微乎其微。”毕竟德王总不能想着梁国还会支持他,现在梁国君臣子民是恨他恨入骨髓。

唐小诗疑惑成安公主的目的,她们之间定然是没有私人恩怨,家国的仇恨,也该是萧黛恨她。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她妨碍了成安公主什么,而这个妨碍毫无疑问是和李衢有关。

“如果我死了……”她轻声嘀咕,然后问向诸位,“谁最得利?”

刘大人等人忙起身:“公主慎言。”

她摆摆手,让他们直言。

“臣斗胆。”刘大人道,“公主安然嫁给德王李衢,虽然对李衢夺嫡没有多少帮助,但是若公主遭遇不测,却对德王不利。得利者自然是康王和端王。”

唐小诗沉思下,摇摇头:“不一定。刘大人所说我遭遇不测,对德王不利,但那是在明面上被杀害,可若是不知鬼不觉的以水土不服借口将我送上西路,对德王就没有多大的损害了。”

刘大人和官员将军面面相觑。

唐小诗忽然明白了:“成安公主如果真的是端王的人,又为何如此暗害呢?”

几人也生出了质疑,这的确不符合常理。

“公主之意,成安公主一来是想除掉公主,二来还想护着德王?”

她点头。

“不知几位大人可知一事,睢阳长公主独女灵乡郡主爱慕德王李衢?”

几位大人并不知道这些儿女情’事。经过唐小诗这么一说,他们也了然。如果德王再有睢宁长公主的支持,储君之位无人可与之相争。

成安公主是德王一党。

几位大人离开后,她靠在软榻上,望着面前小几上的珠钗。许久,让韩女史收起来。

李衢没有再过来,虽然是过年大节,别馆每日进出的人却络绎不绝,都在忙着筹备正月十八的大婚之礼。刘大人和其他几位宫中女官准备的妥当,不用她操什么心,虽然偶尔遇到大事问她的意见,也不过是点头摇头切换,无需考虑太多。

上元节此日,她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韩女史才答应让她出门赏灯凑热闹。

洛城不再是除夕那日冷清,黄昏时分街道上已车水马龙,拥堵非常。

洛城的上元节与梁都不同,也与以往她经历过的前几个时空的上元节有差异,但是相同的还是满街的灯笼和吃喝玩乐。

这一天全城的百姓都好似放了假一样,比肩接踵。唐小诗穿得臃肿,又披了厚厚的斗篷,一条街逛下来就累的有点虚喘。

她正准备找个位置好的茶馆,进去一边歇息一边从高处观灯,却见到迎面走来的李衢,他穿着倒是轻便,连个斗篷都没有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