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同人)花宴+番外(60)

作者:纳兰尐狐 阅读记录

寻找陵墓,凡是有很详尽的民间传闻的地方,都要特别留意,旧时长沙盗墓贼,经过长期不断的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是指望气看风水,老瓢把子经验丰富,又颇懂风水之术,故而每到一处,必先查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定位地面无标识的墓址,几乎百发百中。

“闻”是指闻土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嗅觉功能,在盗掘之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子底下猛嗅,从泥土的气味中辨别该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相传,功夫练到家的,可以仅凭鼻子就辨识出,汉墓和唐墓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吴邪的爷爷吴老狗,原本就非常精于此道,后来嗅觉受损,才开始训练用狗闻土。吴邪的三叔吴三省在这方面也不弱,逮住驴蛋蛋一闻就知道,它是吃死人肉长大的。吴邪本人虽不会闻土,却能闻出蛇的费洛蒙,似乎吴家人的鼻子,天生就比较特殊。

“问”是指踩点,也就是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擅长此举者,往往能说会道,沟通能力极强,容易博取信任,尤其会和老年人攀谈,每到一处,均以合乎情理的借口,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及方位。

“切”是指把脉,有三层含意:一是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主墓室,这种工作需要闷油瓶、黑瞎子、汪日兔他们来做;二是凿棺启盖之后,摸取死者身上的宝物,从头摸到脚,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求稳、准、快,没有遗漏,此乃闷油瓶和汪日兔的强项,发丘中郎将的长手指不是白练的;三是以手触摸出土文物,由于个中高手见多识广,过手的文物不计其数,往往无需用眼审视,只要将文物抚摸一番,即知是何朝代,价值几许。

所以大家听了村长的这一番话,再结合沿途观望的山势地形,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把握,他们要去的那座古墓,应该就在坟头沟附近。

他们请教了村长,想找一个向导,带他们去坟头沟,但是被村长拒绝,因为没有人愿意去那个地方。他们也不宜勉强,就只好问他进山的路线。

村长说,从村后进入大围山的密林中,往南走五天,会有一座鱼嘴山,峰顶看起来像一张朝天的鲶鱼嘴,特征很明显,山下最低洼的一片深谷,就是坟头沟。他能提供的信息只有这么多,如果他们执意要去,就按他说的走,五六天时间肯定能到,不过,到了那边发生什么事情,他一概不负责。

大伙儿谢过村长,在他家吃了晚饭,借宿一宿,隔天早晨给了他一万块钱现金,算是消息费和食宿费,并请他帮忙看几天车子,就背起每人四十公斤的装备,带着村长赠送的腌肉和辣椒酱,再次赶路。

这一回目标明确,他们朝着指南针的方向,咬紧牙关,翻山越岭,一头扎进了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腹地,充分体验了一把“望山跑死马”的酸爽。

沿途无话,期间各种辛苦难以用文字记录,只知道五天之后,他们披着晨曦,到达鱼嘴山脚下之时,连小花那么讲究的人,都已是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和神农架野人没两样了。

好在晌午之前,他们就通过汪日兔的探测仪,找到了被杂草与泥土掩埋的铁轨。顺着铁轨一路往南走,又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跋涉,当天下午,他们终于来到坟头沟的起始段,一片碎石河滩就在他们眼前,蜿蜒的山泉都冻出了一层冰膜,覆盖在水流表面,周围山势挺拔,鬼岭妖松,景色十分奇伟。

有地质学者认为,这种类似于盆地的山坳,是天上陨落的行星撞击而成,这一说法,恰好也符合他们所寻的那座古墓的情况。

他们清理出一块地方,燃起篝火,支起帐篷,打算休整一晚再进沟。吴邪、小花、胖子围着篝火取暖,一边等水烧热,准备洗头擦身子的时候,闷油瓶、黑瞎子、还有汪家五个人,已经直接脱光衣服,跳入冰冷的泉水中洗起澡来,看得吴邪他们一阵蛋疼。

夜幕降临,深山里又潮湿又阴冷,篝火燃烧着,煮着方便面,配上村长给的腌肉和辣椒酱,味道相当不错。前几天他们都省着吃,现在靠近目的地了,可以敞开肚皮吃光,减轻负重,所以大家几乎是狼吞虎咽,很快就将腌肉瓜分殆尽。

饭后,他们抽草签决定晚上谁来守夜,结果是,闷油瓶和吴邪守第一班,胖子和黑瞎子守第二班,汪冕和上海口音的黑衣人守第三班,从8点30开始,4个钟头轮换一次,没有小花及另外三名黑衣人的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