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红楼之邢夫人的看戏日常+番外(101)

作者:漂泊有酒 阅读记录

该敲打的敲打完了之后,又顺手赏了王嬷嬷二十两银子,几匹绸缎,并几样糕点。叮嘱王嬷嬷好好“当差”之后,就叫退下了。

出了荣庆堂的门,王嬷嬷朝着不远处一个扫地的小丫头扫了一眼,微微颔首,就离开了。

不多会儿,就见吉祥趴在邢霜耳边低声说了几句。邢霜了然地笑了笑,心里却在感叹果然不愧是人老成精的贾母。这感官也太敏锐了些。

却不知,王嬷嬷也在心里感叹邢霜的敏锐,连贾母的反应都叫邢霜猜到了。深觉邢霜也是个深藏不露的主。不过,念着大太太总是偏着黛玉,王嬷嬷觉得这样倒是也挺好。暗暗将邢霜记在了心里。

要知道,王嬷嬷来了贾府这几年,做得最后的就是“多看、多记”了。

就这样,王嬷嬷带着回乡探亲的名义,跟着林家的下人一道回去了。

至于王嬷嬷这个自从黛玉来荣国府时就一直跟着黛玉,见惯贾府人情世故的老嬷嬷回去后,又会与林如海说些什么,谁知道呢?

说到林家送来的节礼,就不得不感叹林如海对黛玉这个女儿的疼惜,真真是爱若掌珠了。

东西是按着旧时贾敏置办的份例,再厚上三层,算作黛玉养在荣国府的花费。

原先贾敏在世的时候,送的就够丰厚的了。如今林如海又叫加厚了三分,这么算下来,一次节礼都得上千两银子。一年三大节、五小节的送下来,多少个黛玉养不起呢?这还不提黛玉刚来的时候,林如海还在信里单独给了贾母一万两的银票,充做黛玉的日常花用。

就是怕黛玉在贾府受委屈了,这才宁愿每年散出这么多的金银,只为了叫黛玉住得舒服些。

故而,说黛玉一草一木皆是贾家供养的这个说法委实太过可笑了些。

但是府里下人为什么都这么说呢?

不过是这些东西没有叫人知道、传出来罢了。每回林家的节礼一送来,先是经王氏的手筛下一层,然后,再挑出一层常用的分与黛玉众姐妹,最后再由凤姐儿放入公库,充做公中花费。

故而,谁也没见着林家究竟送了多少东西来。林家的下人也是一贯的低调守礼,不会像贾家的下人一样穿金戴银的显摆。故而,贾府的下人只当林家也只林如海空有个官身,哪里晓得林家的豪富呢?

为什么贾家瞒得这么紧?

那是贾家自诩国公府抵,最是要脸面。叫人知道养个外孙女要了人家这么多的银子,怕不是要被京城里的人笑话死。偏要叫贾家白白放弃了这笔钱,到了口袋再掏出去,谁舍得呢?

只说王家的姑侄两个,哪个不认钱?不认钱财,能干出包揽诉讼、放印子钱的事?不说王氏,就是凤姐儿,若不是掌着府里的中馈,奔着能干、好听的当家奶奶的名声,怕是凤姐儿比起姑妈王氏还要能揽财。

贾母倒是还好些,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国共夫人,自己积攒下来的私房还挺多的。

只是自己手里的钱再多也不会嫌弃再多点,能从林家巴拉些财产到贾家,贾母自然是乐意的。

若是贾敏还在,她为了贾敏肯定不会这么干。可是,这不是贾敏已经去世了嘛,林家又只有黛玉一个闺女,贾母的心自然就活络了起来。对着王夫人的动作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再来,贾母想着林如海肯定不会对黛玉说自己给她亲外祖母家多少钱来养她。既然黛玉不知,那叫黛玉也这么认为,能对荣国府多一份感恩之心,又何乐而不为呢?

荣国府瞒得这般紧,就是黛玉也是不知林如海为她花费了这许多的财力,只为了叫她在荣国府住得舒服些。一腔老父亲的拳拳爱女之心,可见一斑了。

还是邢霜后来觉得事情不对,叫吉祥打听了许久,这才打听出来。为了不叫黛玉把贾家、贾母想得太美好,这才说与了她听。黛玉这才知道。

故而,上回黛玉反问贾母的那些话,真是戳到了贾母的肺管子上。叫贾母有些恼羞成怒,这才发了火。偏又心虚,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这才想着避过黛玉的问题不答,反而还想用装晕来吓唬黛玉、用孝道来压着黛玉。

黛玉把信给了出去,送走林家的下人后,黛玉就称病不出了。要等到林如海的回信且还有段时间呢,黛玉现在自然还得避着些。

再来,黛玉也不是真就是装的,她心里也确实不是很痛快。

任是谁知道自己信赖的亲人处处存着算计、利用的心思,也会不自在。何况,林妹妹这么个敏感多思的性子。而且,对于自己对父亲“告状”似的那封信,黛玉又觉得有些对不住贾母。

这么一多思多虑的,可不是就心里不舒服了。心理上的情绪也是会反馈到身体上,黛玉就又开始或是心悸、或是胸闷的,身体不适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