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清第一作家(261)

作者:大团团 阅读记录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打消蒲松龄与倾城之间的神交。

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写话本的情谊,是知己般交流的情谊,与身份地位名利财富无关。

蒲松龄很快便收拾好了心情,言明“愿与倾城继续以文相交,只要倾城不在意,我也当做不知其身份。”

这话听起来还听狂妄,在明知对方是皇子时仍以平常心处置,唯有人王士禛知晓他的品性。

听闻其被皇上禁足,蒲松龄还写信来问王士禛,关心倾城的情况。

王士禛回曰:“并非是什么大事,八贝勒到底是皇上宠溺的皇子,禁足他,也是为了保护。”

蒲松龄这才放心,只是联系不上倾城,少了个笔友,让他有些怅然若失。

如今倾城新作问世,他通过王士禛送来的著作得以第一时间观阅,看他写了始皇嬴政的一生,不由拍案叫绝。

文中讲述商鞅变法为大秦带来的变化,讲述先秦之律法与战国时期风貌,如何不令人对这千年前的古代赞叹有加?

原来,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进攻城楼的云梯,古时候的诸子百家,墨家是多么厉害啊!

秦以法家治国,严刑峻法,有利有弊,笔者写的时候极具中肯,在文末结语时候也道“因是古代,与今时今日不同,笔者考据过往甚多,一切以还原古色古香为主,并非不重儒学,而是因儒学于汉朝之后方为兴盛。”

如此结语,可谓是求生欲十足,既然有复古考据之实,想要骂倾城的人不准圣人之学之人也无从骂起。

蒲松龄惊喜于有此佳作诞生,谁料竟是个才写了一半的,待看到第一篇末尾结语只能干瞪眼,心里给吊足了胃口,当即便给倾城写信。

看似问候,实则催更!

康熙本来是不打算看的,他只是奇怪怎么胤禩写了新作以后,都没有御史弹劾,大家都风平浪静,让他还有些不习惯了。

只是有一日他坐御厕时拿起了胤禩的话本随手翻开看看打发时间,谁料这一看,直看到他坐得腿都麻了这才站起来。

害他还差点得了痔疮!

康熙沉吟片刻,将这一作令他刮目相看之作放在御书房的书架上。

他爱面子,此前说了不看胤禩的话本,如今竟给他的新作戳得心痒痒,又死不承认。

催促胤禩写第二篇秦宫风云的人越来越多,胤禩却卡文了。

无它,战国时期历史太难考据了!

距今一千九百余年,写得他卡文卡到死,愁得眉毛都要秃了。

同样愁秃眉毛的何焯也很无奈,他总是因八贝勒千奇百怪的询问而感到头疼。

比如八贝勒会问他,秦朝时候吃的是不是白水煮菜?

那个时候人们的衣食住行?

八贝勒还会死扣古代的礼仪,可是古老的礼仪至今已经很少有记录了。还有古人的称呼问题,古人的生活,古代王公贵族日常的各种细节……

为了写这一作话本,胤禩操碎了心,祸害得何焯也操碎了心。

他以前可从来都没有关注过王公贵族是怎么上茅厕的啊!

越是卡文,越是不想写,索性暂缓第二篇,多看一些戏文找一找灵感。

胤禩不写了,可急坏了翘首以盼等着第二篇的人们。

怎么没了?后续呢?

倾城的连载话本,难道不是一个月一卖的吗?!

第89章 二更一时断更一直爽,一直断更一直爽!

胤禩收到了来自笔友蒲松龄的关心问候,并且附赠一些安慰之语,并强烈暗示他是在“催更”。

蒲松龄便是那种坚持自我的笔者,“世人不理解又何妨?他们骂他们的,我写我的故事。”

“只要还有喜爱我著作之人,那便是知音遍天下,便不会寂寞。”

他相信倾城也同样如此,盼着他新作一鸣惊人。

胤禩可没有说倾城的新作是月更,说不定拖着拖着就变成了年更。

没有良心的倾城在卡文中体会到了新的人生感悟。

一时断更一直爽,一直断更一直爽!

这回收到了笔友的催更信,胤禩终于捡起了抛弃在一边的“良心”。

他捡起了笔,写了秦宫风云的开头,怎么写都不对劲,删删改改,抓耳挠腮。

傍晚泡上一壶茶,拿上一些小点心去书房“创作”,看到空白的纸心里升起了抗拒之情,然后,他开始干起了别的事……

看情报吃瓜瓜,看别人的话本,或是津津有味地看戏文。

手痒了就练上几笔字帖,摸鱼摸得欢快,不知不觉就天黑了,又到了睡觉的时候。

胤禩:哎呀,悠闲的时间又这么过去了,明天再写吧!

不仅有人来催促他,皇叔祖也来找他唠嗑,韬塞很期待地问他“第二册是不是已经写好了?不如让我看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