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65)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都说太史慈将军英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黄盖将军虽败,气势上却也不输分毫。”

“不错,黄老将军虽败犹荣。”

……

擂台上,黄盖与太史慈再次互相抱拳行礼,然后下台。

紧接着是第二轮的对战。

相较于前排观众,个个看得有滋有味,津津乐道。

后排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与如此多位高权重的老爷们共处在一个空间,绝大多数百姓,只要想想这个场景便忍不住开始两股战战。

不是什么老爷,都像殿下那般有仁心的。

因此,这第一轮的精彩,有相当多一时冲动买了门票的观众,并没有看得进去。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心中的畏惧之心慢慢消除了一些,逐渐有勇气抬起头,观看那些同样是高高在上的将军们之间的打斗。

临近午时,第一轮的比试彻底结束。

太史慈vs黄盖,太史慈胜。

裴元绍vs韩当,韩当胜。

赵云vs祖茂,赵云胜。

凌操vs周瑜,周瑜胜。

……

午膳过后,又休息了一个时辰。

擂台赛继续。上午所有胜者需要再次分组,进行新的角逐。

分组是完全随机的。

名单确定之后,凌寒最关注的是其中的两组。

赵云vs太史慈,周瑜vs黄盖。

上一回,师兄在野外成功压制了太史慈。

但压制归压制,他看得出来,如果当时不是太史慈心急,两人想要分出胜负,起码也要一百五十回合以后。

战斗中瞬息万变,每一回合都有可能发生变故。一次的获胜,并不代表一方必定强于另一方。

凌寒关注师兄与太史慈之间的比试,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这场战斗很大概率是提前进行的决赛。

而对另一组的关注,则是因为周瑜。

周瑜才华横溢,又精通音韵。可在历史上,却是被定义为一名武将。

当然,他的武,更多在于领兵作战的统帅能力。

若论单打独斗,周瑜上午的确很快就击败了凌操。

但那是因为凌操的武力值实在一般,看不出太多东西。

倒是凌操的儿子凌统,将来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武将。

可惜凌寒一打听,发现凌统这会儿还不到十岁……遂暂时放下了招揽的心思。

凌寒曾听别人说,周瑜的武力并不在他的至交孙策之下。

不过听说终究只能是听说,而“不在某人之下”的论调,大多数时候往往是比不得某人。

黄盖不如太史慈,却也不是太史慈可以轻易打败的。并且,他的落败,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体力的原因。

周瑜的武艺究竟是什么程度,从下午的战斗大概就可以窥出一二了。

如果败给了黄盖,那么武艺不在孙策之下的言论就显得十分可笑。

下午的第一场,便是凌寒心中提前的决赛。

相比其他对决,双方抱拳行礼后便直接开打。

赵云与太史慈,有上回的恩怨这一前提,上台后便有了更多的动作。

太史慈昂首道:“当日输给你,吾心中一直不敢忘。今日,必将在这台上一雪前耻!”

赵云则是微微旋动手中的银枪,面容坚毅:“尽管放马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尾音甚至还在空气中轻颤,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二人同时向前。

两杆长.枪碰撞在一起,发出铮鸣之声。

上一回,赵云是在被动防守时抓到了机会。

一举反击之后,紧跟连续不断的进攻,令太史慈完全找不到再次反击的间隙。

而这次,从一开始,赵云便发起了攻击。

攻击、防守、反击,在二人之间飞快地变换,甚至让场下的所有看客眼花缭乱。

即便是参与擂台赛的其他武将,看不清动作的竟也不在少数。

显而易见,这一场比试,比上午的任何一场都要来得激烈,来得精彩。

二十一回合,空气中飘起了一绺布衣条。

但这并非是其中一方刻意留手的结果,而是真真切切并没能伤到对方。

五十一回合,太史慈艰难避过赵云的突刺。

他眼中露出沉重之色,这个赵子龙,无论是力气还是身法,似乎都变强了不少。

七十二回合,赵云挡下太史慈的全力一击,反手一挑。

太史慈堪堪稳住身体,紧接着便瞧见对方从左侧袭来。

这攻击的角度极其诡谲,称得上无懈可击,避不开,便只能使出全身气力抵挡。

下一刻,他手中的兵器被赵云挑飞。

战斗中被敌方打落武器,基本可以宣告这场战斗的结束。

太史慈不敢置信地仰头,望着自己的长.枪高高飞起,而后重重跌落,发出轰的一声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