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74)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不过,对于眼下的徐州,凌寒只知道大概情况。

之所以派杨真与裴元绍离开,一是第一时间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来到徐州,二是因为他想尽快得知袁绍曹操等人的消息。

这些军事消息,信件里是无法详细说明的。

凌寒望着陶谦的灵柩,久久无言。

身为皇子,他是不能对陶谦行跪坐之礼的,哪怕陶谦去世了也不行。

所以就只能站在那里。

心里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陶谦,因为自己是汉室的皇子,所以就毫无条件地忠心于自己。

他希望自己能恢复汉室。

希望自己可以收复天下,回到洛阳,将皇室及朝臣都救出来,然后再造一个繁盛的大汉。

如今,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但这个距离是可以看得见的。徐州或许还没有那么明显,扬州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时至今日,凌寒有实力与任何一位诸侯正面作战,而不必像先前那样,战争的胜利都建立在“奇策”之上。

只可惜,这些事,陶谦去世之前未必知道。

想了很久,最终,凌寒只说了一句话:“陶州牧,你且安心去吧。”

我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

至于陶谦的儿子。

陶谦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参与政治,只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地活着。

幸好,自己这回将华佗带了过来,等到过了这一阵,便让华佗好好地替陶商瞧一瞧吧。

两日后,郭嘉抵达下邳。

最危险的时间已经撑了过去。

见到杨真后,郭嘉对驻守琅琊的高览交代了一番,便随杨真骑马赶来琅琊。

“殿下。”

郭嘉抱了抱拳。

凌寒发觉对方的状态十分不好,与陶商简直相差无几。

想想也是,陶谦去世之后,徐州的大局全靠郭嘉撑着,他自然是无法好好休息的。

凌寒便道:“奉孝,你先回去好生歇息一番吧,并不急在这一时。”

“不妨事。”

郭嘉道:“大约是过来的时候吹了寒风,等会喝一份热酒便好。”

凌寒闻言拧眉:“奉孝,酒还是少喝为好。”

郭嘉笑了笑,从袖中摸出一副地图,摊开在方桌上。

凌寒心想,算了,眼下先不说这个。到时候也叫华佗好好地替郭嘉看一看。

两人各坐一侧,仿佛桌上摆的不是地图,而是棋局。

郭嘉开始细细说明。

“前不久,袁绍击败了公孙瓒,如今领冀州全境,幽州、并州的大部分地区。”

“曹操则拥兵兖州、青州地区,他从黄巾军中挑选了大量士兵,为了筹措粮草,在治下大行屯田制,显然有所图谋。”

“董卓则占据着司隶地区,至于凉州,他与马腾的势力几乎各领一半。”

“荆州的情况并没有变动,除了长沙由孙将军统领,其余各郡皆在刘表的手上。”

顿了顿,郭嘉又道:“根据这些日子传来的消息,董卓与袁绍的兴兵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他们极有可能会发起战争。”

“这些消息来自糜氏的几名商户,他们皆是糜竺的心腹。糜竺将他们安排在长安,为的便是探听西凉军的动静。”

意思就是消息可靠了。

北方的各路诸侯早晚会发生战斗,这是必然的。

可总得有什么契机,否则在有第三人第四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未必敢轻易开启战端。

凌寒便问道:“董卓与袁绍之间,近来有什么纠葛吗?”

郭嘉道:“袁绍先前与公孙瓒交战时,董卓暗中援助了公孙瓒。只可惜,公孙瓒仍然一败涂地,袁绍因此实力大增。”

“袁绍的叔父当初被董卓虐杀。攻打董卓,既是报仇,又能继续扩张实力,倒也不算奇怪。至于董卓——”

郭嘉分析道:“他麾下虽有吕布,总体实力却还是差了袁绍一截。有意起兵戈……如果不是被朝中大臣的恭维冲昏了头脑,那便是有另外的倚仗了。”

凌寒寻思道:另外的倚仗,莫非是结盟了曹操?

刘表刘璋都没有什么大志,应当不大会参与进来。

至于在历史上同样割据一方的刘备,眼下还没有任何名气。

凌寒甚至怀疑刘备会不会因为蝴蝶效应彻底湮没无闻,毕竟,他那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跟自己相比实在拿不出手来。

董卓识破了离间计,吕布仍是他的义子。

北方各诸侯之间的情况因此变得完全不同,凌寒已经无法根据历史来预测他们的动作。

如今,从纸面实力来看,袁绍无疑是所有诸侯中最为强大的。

凌寒本人虽然拥有皇子之名,也打过几次胜仗。

可他拥有的扬州,在各路诸侯眼里是一块十足的荒瘠之地,而徐州又面积狭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