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78)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裴元绍这才忽然意识到,杨真早已经不是孤家寡人了。

对他,人家之前就已经娶亲了。

裴元绍不由有些羡慕。

心道,等这次办完差事回了扬州,自己也要讨个老婆。

他裴元绍不再是黄巾贼将了,而是效忠于殿下的武将,应该不愁找一门好婚事吧!

就算是找个世家之女,想必也是不难的!

“就不打扰将军训练士兵了。”

糜竺抱了抱拳,退到一边。

半个时辰后,凌寒从外面归来。

糜竺上前行礼道:“殿下。”

凌寒见了他问道:“可是长安那边有消息了?”

“正是。”糜竺递过一封书信,同时说道:“眼线接触的是卫将军董承的一名心腹,由他禀报给董承。”

“表明身份以后,据说董承很是高兴,他说……”糜竺说到这里,顿了顿,才道:“您的弟弟,也正有从长安城突围之意。”

凌寒嗯了一声,书信上已说得十分清楚。

他陷入沉思。

就在昨日,斥候那边也有消息传来。董卓被射中了左臂,袁绍则有一处粮仓被攻破。

看起来,二人之间正斗得如火如荼。

而曹操仍没有任何动作。

凌寒实在感到奇怪。这种时机,难不成曹操会与自己的想法一样,坐观成败休养生息吗?

可自己休养生息是有理由的,有后世的优势。

历史上,曹操趁着长安内斗的时机,亲自出手抢夺汉献帝。

又或者说,时局变了,曹操的想法却没有变化。此时此刻,与自己打的是一个主意么?

糜芳本想出声询问,见殿下神色间仍有犹疑之状,于是抱拳道:“那下官便告退了。”

凌寒挥挥手令他退下。

糜芳走后,杨真问道:“殿下怎么看?那个叫董承的可信么?”

董承虽是董太后的侄子,但灵帝在位时,他显然没有得到重用,杨真在皇宫时就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凌寒沉吟道:“我那弟弟在长安城里并不敢违逆董卓,董卓又是自大的性子,想来是不会特意安插人手当奸细的。”

裴元绍道:“那殿下是已经打算去了么?”

凌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向身旁的杨真:“明明有能力救人,却不愿意前去。如果是你,会怎么想这件事?”

杨真一愣,随后坚定道:“殿下,那长安城距离徐州如此之远,中间隔了好几个州。一旦孤军深入,董卓、袁绍、曹操,甚至是南边的刘表、袁术,都有可能成为威胁。依属下看,殿下才是能够兴复汉室的人,不该以身犯险。”

裴元绍心中想道:这小子看起来也傻傻的,倒是很懂殿下的心思嘛。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为殿下找到理由了。

同时出声附和道:“殿下,杨真说得没错,殿下实在没必要以身犯险。纵然要救人,派一名武将前去便足够了。”

凌寒摇头。

长安城的人未必会全心信任自己。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只派一名武将带人过去,只怕他们不会愿意跟着。

刘协出逃,离得最近的是袁绍。曹操如果也真的对刘协有想法,那就只能如历史上的一样,派遣少量骑兵。

自己麾下的骑兵,采取的是最科学的练兵方式,配备的是最精良的装备。

只要率三千精骑,即使是对上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同等数量,凌寒也拥有百分百的信心。

退一步讲,即使曹操不顾一切,派出了大部队去抢,自己哪怕不敌,三千精骑也足够杀出一条路,是不会有性命之虞的。

于是,凌寒心里有了决断。

事不宜迟,他立刻派人去将北校场的赵云也喊过来。

然后宣布道:“你们三人各选出一千名骑兵,明日一早,我们便向司隶出发。”

次日。

凌寒携赵云杨真裴元绍三人,以及三千精骑,往长安方向行军。

高览则由琅琊调回下邳,暂时总领徐州军务。

郭嘉需要静养,不过既然袁绍与董卓在激烈的交战,那徐州就不会面临太大的威胁。

从徐州往长安去,中间需要直接经过兖州与豫州,他们分别是曹操与袁术的地盘。

官道是走不得的。想要绕过官道,并且同时容纳三千铁骑通过,只有两条路线。

一条走长阳道,经汝南郡的北方。

另一条则要越过汜水关,还要路经陈留郡。

汜水关,又名虎牢关,是吕布一夫当关,扬名立万的地方。

然而,随着董卓西迁长安,这个昔日重兵把守的关卡,已经逐渐变得荒无人烟。

凌寒选择的便是这一条路。

汝南郡是袁术州府所在之地。

以袁术对自己的仇恨,一旦被他发现,自己带着部分铁骑有所行动,说不准会不管不顾地前来狙击自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