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185)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这决不是殿下大意的结果。

诸侯岂是那么容易联合的?

董卓与袁绍开战之时,就不担心对方顺势假戏真做么?

而他们,又不担心曹操会从背后偷袭么?

殿下的名声如日中天,难道没有人疑心这同样是一招诱敌之计么?

有太多的猜疑与提防。

他们原本互相敌对,想要说服他们在这件事上拧成一股绳,必定存在一个中间的说客。

苏秦这等人物,又岂是这样好出的?

此人究竟是如何取信各路诸侯的?难不成有预测未来的神通不成?

这一回,与其说是人祸,倒更像是天降劫难一般。

汉室的天命……

郭嘉迷茫了那么一瞬,随后面容坚定。

无论汉室前路为何,殿下定会吉人天相。

第86章

翌日中午时分。

斥候归来,通往徐州的几处要塞果然都有大军驻守。

除了曹操,荆州与豫州的兵马也来了。

他们已经无须伪装,摆好了阵型等待凌寒一行人,骑兵步兵弓兵一应俱全。

辎重部队则不断地沿官道运送粮草过去。

凌寒心知肚明。

敌人不主动发起进攻,而是刻意做出守株待兔的姿态,一副“就算我们有很多人也耗得起”的样子,为的是彻底磨灭自己这一方的士气。

这种心理折磨之下,时间越长,军队发生溃散的可能性就越大。

只是,自己的军队与其他诸侯的军队全然不同。

麾下的士兵,没有一位是被强迫参军的。

对底层的百姓,他实行仁政;对普通的士兵,他给予其他势力难以想象的待遇。

再加上皇长子的身份,曾经取得的战果。这一切,使得凌寒在军队中拥有极其崇高的声望。

曹操的这一算盘,注定要落空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凌寒不会感到着急。

粮草逐渐见底,己方的战斗力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

与此同时,尽管他认为袁绍与董卓的军队不可能进入兖州全境,来追击自己。

可按照分析,在此之前,他不也一样认为北方的诸侯不可能联合起来么?

既然拖下去,战局对自己有害无益。

那么就必须尽快采取应对的措施。

兵力如此悬殊,已经不是能靠士气或是意志所能克服的。

凌寒回忆自己读过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事迹。

这种情形下,似乎只有抢夺对方粮食一条路可走。

然而,若只是袁术和刘表倒也罢了。

对于曹操,凌寒实在不觉得,对方会留给自己这样的可趁之机。

只怕那辎重车的周围,早已布下了埋伏,正等着自己自投罗网吧。

除此以外,那就只能选择薄弱的地方,强行突围了……

凌寒道:“荆州水兵强大,陆战则一般。三方诸侯,无疑以蔡瑁所率之众最为弱小。”

“但正因此,我们不能从那里突围,而应选择袁术驻守之地。”

“袁术对我恨之入骨,确实拥有很强的战意。可他接连为我所挫,真正交起手来,一旦发现我军锐不可当,士气很有可能大跌。”

“故,我们应向袁术的方向突围!”

赵云与杨真同时抱拳:“是!”

裴元绍却未动。

另外两人不由望向他。

裴元绍开口反驳道:“殿下,这样只怕不妥。”

自常山城下,威风凛凛的数万黑山军被一招诱敌之计,打得近乎全军覆没。

裴元绍便知道,长沙王殿下是个了不得的人。

而后的桩桩件件,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他裴元绍从一个蒙蔽百姓的黄巾贼将,摇身一变,成了皇长子的麾下大将,并因此收获了无数美名。

士人们的尊重,百姓们的感激。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

他时常为此,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

裴元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殿下赋予的。

无论殿下做出怎样的决定,他从来不会有任何迟疑,一定会马不停蹄地去做。

可这一回,他反驳了殿下的命令。

因为他知道,这样的突围有着很大的风险,从殿下的用词也能看得出来。

在此刻,这决不是最佳的主意。

至少,有一个主意就明显强于这个。

以一名武将,率领三千骑兵游动作战,攻击敌方辎重,然后迅速撤退,不断地进行骚扰,牵扯敌军的注意。

同时,另外几位武功高强之人,掩护殿下从周围的山路撤退。

东边这条界线,这么长的地儿,总能找得到敌军疏于防守的地方。

山岭再怎么艰险难以翻越,有赵子龙在,难道还不能将殿下送出去吗?

换作别的军队,此计大概很难行得通。

主帅弃军潜逃,军队会瞬间失去所有战斗力,敌军立刻就会发现主帅的意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