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274)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尽管最初只有一家纺织厂,可到最后,这必然会是一个庞然大物。那么,统管纺织厂的人多少会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有了母亲为先例,杨佑民从小就会有一个好的榜样。

凌寒不确定自己究竟能为普通百姓做到什么程度,又能为天下的女子做到什么程度。

他只能说,在保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为这些弱势群体尽可能地去做。

但对于杨佑民——杨真留下的唯一血脉,凌寒自然要再多谋划一些。

至少,她长大成人之后,可以完完全全拥有自己的力量,而无需依附夫家或是娘家。

糜芳道:“下官这便去将小妹叫出来。”

他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敏锐地有些感觉,这对于糜氏而言似乎有益无害。

作者有话要说:唔,昨天在坐车,所以又断更了一次。完结前争取保持日更!

第126章

糜菍接到凌寒的任命之后,自然立即应下了。

离纺织厂正式开工前还有一段日子,这些时间,足够让她补充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

从糜府出来后。

凌寒沉思了一阵,开口询问道:“师兄,你会不会觉得,我这些日子的种种行为很是奇怪?”

在兴修工厂这件事上,他收到的支持多于反对,这没错。

可是,凌寒并不能确定,支持他的那些人中,心里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如太史慈,工厂的前期工作免不了要调动士兵。

“殿下想怎么做,怎么去做便是,末将一切都依照殿下的吩咐行事。”

又如陆康,他听到此事之后并未询问,而是立刻查阅,然后上报适合建厂的土地位置。

“庐江的兴北街、洛方街,皆有符合殿下所需的地方。”

……

下属这么说了,凌寒也不便再去追问:诸如你觉得这个命令如何如何。

令行禁止,上面的人怎么说,下面的人便怎么做,不需要去追问原因。

在封建时期,这大概算是一件好事,说明集权的程度高,君主的控制力强。

可问题在于,这本是一件离经叛道,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即使是凌寒在书院里讲述它的好处,那也已经是开始兴建工厂以后的事了。

似乎在许多人心里,他决定要去做这件事本身,比这件事究竟利弊如何,还要重要。

这或许会给人带来一丝暗爽。

可从大局来看,并不合适。

万一将来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岂不是整个国家都被带进沟里了?

这绝不是他所期望的局面。

赵云如实道:“的确如此。”

他知道师弟在担忧什么,又道:“只是这些事虽然怪异,却总归不会造成太过严重的后果。”

“师弟此前所做之事,也有诸多不同寻常,于扬州却有莫大的益处。”

“我想,他们定然是在心中相信师弟。故而,即便离经叛道,也愿意尽力去做。”

凌寒眨了眨眼,原是这样吗?

若是如此,自己倒有些多虑了。

不过……

凌寒又道:“在师兄看来,我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吗?”

赵云一怔,好似没想过会被这样问。

很快,他意识到,师弟所说的不同,与自己所想的不同,不是一回事。

于是,赵云想了许久,才回答道:“从常山与师弟初遇之时,一直到今日,师弟的确是与众不同的。”

“不管是与那位陈留王相比,还是别的什么人相比。”

凌寒心想,果然如此。

生而知之这个说法,不可能所有人都可以接受。

若说这世上谁最觉得自己“可疑”,那自然是从一开始就在自己身旁的赵云了。

不过,或许这样也不错。

穿越的秘密,他一直藏在心里,从未向任何人透露。

许多知识从何而来,以他的身份,也不需要向任何人做解释。

但师兄终归是不同的。

凌寒不知道要怎样主动开口,也不知道贸然说了,对方会不会担忧自己是得了什么癔症。

想来最好的法子,便是先让赵云自己在心底有所猜测了。

凌寒没有再继续纠结这件事。

扬州的基建还任重而道远。

搞定了纺织厂,庐江的基建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他非常清楚,生产工具的制约,使得变革暂时已经难以更进一步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将庐江的变革向外推广。

这一点儿也不简单。

无它。

扬州的确是生产力最发达的一个州。

可庐江,又是整个扬州生产力最为发达的一个郡。

并且,凌寒在庐江待得最久,掌控力最高。此外,庐江也是他个人权威最高的地方之一。

种种因素相结合,才勉强顺利进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