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兴汉+番外(67)

作者:剑鸣如歌 阅读记录

看起来得到这位广陵太守的真正效忠是很容易了。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高览抱了抱拳,转身,跟赵云等人一起前往校场。

凌寒拿起案上的一份书简。

上面记录了自己来到徐州以来,所有官员的友好程度。

最重要的一文一武,陈氏和臧霸,只是微微示好,基本上仍然处于中立的状态。

至于另外几郡的郡守,都表达了相当高的善意。相信只要拿下陈氏家族和臧霸,他们就会彻底投诚。

凌寒迟迟没有在徐州扩展势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自己手下没有可以处理内政的人才。

现如今招揽了张昭,就可以开始设法逐步获取徐州的权力了。

等到陶谦归来,自己的军队也整合完毕。

如果这两位还要坚持当一颗墙头草,他就要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

否则便不是仁慈,而是软弱。

校场。

随着凌寒前往荆州的士兵归队以后,将军皆不在,其他士兵纷纷缠着他们问,这些日子都做了些什么。

打了一场胜仗、并且这段时间以来日日都能见到长沙王殿下的两千多人,自是兴高采烈,神气无比。

“什么荆州的精兵?根本就不堪一击。那个叫黄祖的,据说还是什么刘表的心腹爱将。结果在赵将军面前,连一招都没撑住,就被生擒活捉啦。”

“赵将军那叫一个厉害。外面竟然还有少部分人说什么常山的事情是在吹牛,分明是说低了好不啦。赵将军一个人冲在前面,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直接穿了整个战场,然后把对方的主将给抓了。”

“嘿嘿,你们没去真的太可惜了。老子还见到了大汉玉玺呢!”

“呃……我也只是远远地看见了,并没有看得很清楚。”

“什么?说我们吹牛?你不信问问那些被俘的荆州兵,那江东是不是要把玉玺献给殿下!”

“殿下为什么没收……殿下当时是这么说的:传世玉玺固然重要,但我大汉自高祖皇帝以来,最重视的历来都是人,而不是一件物品。这次他要救江东的朋友,玉玺就暂且先放在荆州牧那里,日后他自会去取!”

“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那边可是有六千多江东兵呢,还有个叫小霸王的,貌似武艺也非常厉害。殿下仁义,认为他们的性命比玉玺要重要,所以就换了。以后他们就都是咱们的兄弟了!”

“就是,瞧那一个个太守州牧,争玉玺争得你死我活的。殿下不愧是殿下,果真与常人不同!”

“殿下自然是与常人不同的。不然怎么他们只是个州牧太守,殿下却是殿下呢?”

众士兵讨论得热烈非凡,甚至连几位将军来了都没有发现。

杨真见校场的纪律松散成这个样子,正要怒喝,忽然发现他们全都在发自内心地称赞殿下,表达对殿下的尊敬之情,于是只重重地咳嗽了几声。

“肃静!”

校场终于寂静下来。

杨真大声地宣布了集体活动的规则。

连杨真和裴元绍第一遍都没有听得很明白,这些士兵自然更加不明白。

于是裴元绍又重复讲述了一遍。

这回,总算有人大概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不过注意力却既不在比赛规则上面,也不在具体的奖励是什么上面。

而是问道:“殿下当真会过来观看吗?还会亲自赏赐我们吗?”

裴元绍听了有些生气道:“难道本将军说的话还能有假?”

底下的人似乎没什么问题要问了。

裴元绍便道:“现在,你们可以自行商量讨论,看看自己报哪一项比较好,更容易取得好的名次。不过话说在前头,到时候你们谁跟谁一组,不是你们自己能决定的。就像打仗一样,不管将来的战友是强还是弱,都要好好配合,努力取得胜利。如果让我发现有谁敢嫌弃自己的战友,丢人丢到殿下面前,军法处置!”

……

广陵郡。

张昭听闻长沙王回到东海以后,立即收拾行装,赶去草云苑。

彼时,凌寒正坐在书案旁,陪着孙权读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的意思是,常常流动的水才不会发臭,常常转动的门轴才不会遭到虫蛀。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经常运动,生命才能持久,精神也才能变得更好。”

九岁的孙权恍然地点点头,又问:“殿下,那这一句呢?”

凌寒于是接着讲解。

他无比庆幸自己是个文科生,否则可能连个九岁的孩子都教不了。

实际上,凌寒已经命令糜芳去找一位教书先生了。

但孙权是个神童,一般教授童生的先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