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唐一菲的报恩之旅[快穿](656)

作者:柳云起 阅读记录

龙王听了他这话,无缝衔接,笑道:“先生且在龙宫安心住着,小王定不会使上仙的朋友,受半分委屈。”

他说完这话,总觉哪里不对,可仔细想了想,又觉自己多心了,一切本该如此。

他尤记得对面这位中原男子,是上仙带来的,既然上仙将他留下,那他们龙宫定会将人照顾的好好的。

且这马骥生的颇为英俊,又通些文墨,做的一手好诗赋。待知道没有仙人的允可,龙王定不会擅自送自己回中原后。他就奋发上进了。

马骥本就是秀才出身,写的一手好文章,他将龙宫夸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上无,地上更无的好地方。

竟哄的龙王将爱女许配给他。

两人婚后恩爱非常,三年后,马骥愈发思念母亲,归乡心切,时时垂泪。公主禀明龙王,放其离开,后为他生下一儿一女。

自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唐一菲带着四个徒弟出了龙宫,也不在海市停留,直接回了帮会,先将众多宝贝取出来,任四个徒弟自己选取,又选出一部分,赠与众人。

才要告别徒弟们,自己回聊斋世界,答应四个徒弟,等她办完了此事,再来接他们。

唐一菲开开心心,去给皇帝托梦去了。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在唐一菲看来,这是最基本的道德。

此事,其实非常简单。

头一日,先是皇帝死了的爹上阵,说禁海就是毁家灭国之策。第二日是他爷爷。之后,他的祖宗八代一一上阵。再后来,皇帝都不敢睡觉了,只要一闭上眼,十八代祖宗,个个追在他身后,要他不可禁海,待国力稳固,需大力发展海军,鼓励海外贸易……

其实皇帝这些祖宗们,都是唐一菲变幻而成。她先自皇帝的记忆中提取了他爹、他爷爷的个人形象。至于他的祖爷爷,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他自己也没见过,唐一菲也只凭着皇室的画像,胡乱变了。

但皇帝并不知道这些人全是假的,所以,这一招托梦,非常的有用。

这位皇帝并不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尤其是在这么多祖宗都来缠着他的时候,他直接将那些坚持禁海的大臣重重申斥了一翻,还有坚持不悔的,就罢其官位,令其还乡。

这样一来,禁海一事,自然就再无官员提起。

反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皇帝一直在支持海上贸易,大力发展海军。

一开始,他还认为祖宗们太刚,死了还来阻碍他实行自己的政策。

可后来却发现,海上贸易所得银两,比之整个国家每年的税收,还要多上几成,而随着船只的增多,海运昌盛,所赚金银更是数不胜数。

国库丰盈了,私库溢满了,皇帝再想做其他事,就简单了许多,像是往年的徭役,现今都是国库出银子,招百姓为工人。

再有税收的重点,再不是农业税为重点,而是以商业税为重点。农业税收的点数直降了百分之五十,且还有再下降的可能。而食盐,也不再是官府专营,如此一来,就使的整个中原,食盐的价格一降再降。

有了这三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说百官,至少百姓,是人人称颂其为圣天子。

再有遇到灾年,荒年,粮食不济时,有从海外诸国收购的粮食,自也可以应付一时。

虽说因海外贸易的事,与海外诸国,偶有摩擦,也曾与某个国家发生战争。但因积极备战,海军训练有素,武器先进,反而打了一场大胜仗,在海外开疆拓土,为自己的小儿子,找了一个好归处。

一生只得了两个儿子的皇帝,至死都认为,那一年,幸好有祖宗托梦。否则,他就算禁了海,海外诸国强大起来,总有一天会打上门来。

而他的两个儿子,又怎么可能如现在这般,一居中原,一居海外,两人守望相助,兄友弟恭呢。

完成了龙王托付的大事,皇帝处置了坚持禁海的大臣。唐一菲心情大好,到了此时,她才后知后觉,自己好像在龙宫里忘了点什么?

忘了什么呢?

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没发现自己丢下什么宝贝。二统也乖乖的呢,心大的唐一菲找了家酒楼,自去吃喝了。

趴在她肩头的瘦了几十斤的二统,哼唧了两声。最终决定不提醒自家主人了。反正马骥,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反正,自己都要饿晕了,主人还不给吃的,也不许他外出觅食。记不得这点小事,实属正常。

吃饱喝足,无所事事的唐一菲,准备先去瞧瞧自家七位好友。

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恢复记忆,那也是自家好友啊。

她得想想,纯阳六子加七人,那么该叫他们纯阳十三子?还是纯阳十三太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