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承包了所有历史男神(63)

作者:亦珵 阅读记录

祢衡唇上浮上几许玩味之色,见她身形瘦弱、孤身一人,说出双亲卧病之言时更是双眸闪烁,垂下眼睑不与自己对视,祢衡心中了然,说出的话却又难得真挚,“衡亦欲往长安,既是如此,林兄何不与我同行?”

这样善解人意的祢衡小可爱是真实存在的吗?!

林襄泪眼汪汪地将他瞧着,见祢衡神色恳切,不似作假,这才求之不得地应下声来。虽然祢衡的善意着实让她意外,可转念细想,却又并非没有半分道理。两人争执的起由便是因为马匹的归属问题,若是终点相同,那两人一路同行,也便没了争马的必要,途中还可有人聊天解闷。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本也是自己所愿,毕竟当今世道浊乱,生在这样天灾人祸不断、盗匪猖獗横行的年代,除却御马技能的问题,林襄还要担心保命生存的困境。无论怎么看,有伴同行都是上上首选。

祢衡随身有位御马小僮,林襄为表诚意,忙自掏腰包付下车马费用。

祢衡并不同她客气,矮身掀帘而入后,便自顾自寻了处宽敞的地方箕踞而卧。林襄随之登上车驾,瞧见眼前不堪入目的场景,虽说祢衡穿了长袴,姿势也略有讲究,并没有露出要害的尴尬,林襄还是保持着已婚少妇的自觉,瞬时遮住双眼,然后乖巧寻了处蒲垫规矩落座。

伴着马鞭扬起的声响,车驾缓慢步入正途。

两人自城关处验了过所文书,又行出数里,四周的城郭高墙方才尽数湮了踪影。沿途林木葳蕤、郁郁青青,车驾两侧青山绵延、绿水奔流,正是春夏之交的旺盛景象。

林襄扒在车窗处欣赏片刻,卧倒小憩的祢衡终是舍得打着哈欠端坐起身,脑中的问题再次回笼,林襄急忙回正身子,好奇询问道:“还不知祢兄远赴长安,所为何事?”

祢衡显然还有几分困怠,说话的声音都泛出些微慵懒,“投奔故友。”

故友又是何人?林襄不待思索,祢衡便已悠悠接上:“顺路持符传入京,赴任侍中之职。”

不是吧?对祢衡来说寻友竟是排在赴任之前?莫非是侍中的官职太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如此想着,小系统终是忍耐不住,出声解释道:“侍中原是丞相之史,两汉以来地位逐渐提高,可以侍奉皇帝左右,参与奏闻国事。”

搜嘎,林襄暗暗咂舌,按理说这官职已经相当有存在感了,祢衡的友人又是何方神圣呢?

小系统感受到她的疑惑,按下自己剧透的欲望,只小声嘟囔一句:“按理说祢衡历史上并未有在长安做官的记录才对呀……”

林襄脑中一惊,祢衡可是击鼓骂曹的神人啊,宁死都不愿委屈自己的嘴炮骚年,到底是怎么看上董卓的呢?不会仅仅是因为他口中的“友人”吧?

这就是某江所谓的社会主义兄弟情吗?

她似乎对祢衡的友人更为好奇了,可直言相问又有些过分唐突,毕竟两人不过初次见面,能有同行之缘都已是天大的幸运,若是因此问跑人家,自己不是自作自受了吗?

林襄礼貌点头,又同祢衡七七八八扯了些旁的,见他阖上双眼闭目养神,便乖乖闭嘴不语。

然而四周沉静了,脑中却想起今晨自己在荀府留下的诀别信。信中只有寥寥数语,大概就是荀彧既然心有所爱,自己定当全力支持,从此山高水远,两人再不相干。他可以爱他所爱的人,走他想走的路了……

两人舟车劳顿、辗转多日,终是赶在五月的尾巴行至长安城内。

祢衡早已在长安置了宅邸,林襄顺势腆着面皮蹭住在祢衡家中。祢衡方到长安便去好友家中拜会了数次,期间也曾邀请林襄同去做客,林襄却被这长安城中的繁华热闹迷了心智,整日跑去街上游乐赏玩,想着早些把这份玩乐的心思消磨碎了,自己离开的时候才不会有所留恋。

自此林襄过起了神仙般的逍遥日子。

实在闲得难受时,祢衡还会好心拉她厮杀几局围棋,林襄若是输了,便会刻意出些数学难题同他比试,祢衡也是个永不认输的主儿,两人厮杀起劲,往往要熬上整宿难分难舍。

这日照常厮杀至黎明,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色,林襄揉了揉困倦的眼角,率先举白旗打起了退堂鼓:“祢兄才高虑远,在下实难及之,不若下次再战?”

祢衡嗤笑一声,感受着清晨的凉爽清风,只从怀中掏了张帖子直接扔至林襄面前,“险些忘了,今夜王允寿宴,衡不欲参加,林兄或可代我前去?”

那王允老儿趁寿宴之机,特邀京中名士云集府中,内在深意早已不言而喻。自己虽厌恶董贼,可不代表他就愿意同这些所谓的清流之士同谋阔论。况且自己的好友郭瑾如今正屈身事于董卓麾下,听任董卓驱策,王允必不会邀他赴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