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我成了女主对照组的小可怜+番外(87)

作者:薄荷岛羽 阅读记录

“呦,你是从外地来的啊。”一个老太太惊奇,又赞同地点点头,“来我们江市就对了,我们江市古时候可是出了不少的状元,在这里读书好。”

虽然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江市在历史上,确实在古时候就是个科举才子多出的人杰地灵之处,之后又可以高考后,往后几十年,江市的卷子一直是全国学子的噩梦之一。

“小姑娘你从哪来的?”

“对呀,你爸妈可真心大的,叫你一个孩子出来找房子。”

几个老太太七嘴八舌地说着。

元栀说了几句沪话,说自己从沪市来的(对,就是去了几天刚回来的那种),又解释并不是自己父母心大,只是让她帮忙找,算是锻炼她的自主能力。

几个老太太不太懂这怎么锻炼法,但是还是表示想帮帮忙,特别是在元栀表示帮她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有三块钱的帮忙酬金。

三块钱!

三块钱看着似乎是不多,但是对于这群老太太而言,得糊上半个月的火柴盒。

“呦,小姑娘,钱不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看你投缘,奶奶想帮帮你!”刚刚那位第一个和元栀搭话的丁老太太首当其冲立马应了下来。

其余几个老太太也立马答应下来。

“是啊,小姑娘,这方圆百里,我可熟得很。”

“对对对,我记得我好像知道几个房子,可不错了。”

她们都想赚这三块钱。

三块钱,老姐妹的感情瞬间支离破碎,只剩下激烈的竞争。

真是,人心不古的三块钱啊。

元栀和这几位老太太说好,约定好后天见面的时间地点。

也就是说,她只给一天的时间。

一天的时间,就看这三块钱花落谁家了。

临走前,还剩下两个橘子,元栀也送给了她们,至于怎么分就不是她的事情了。

“小姑娘,你放心,我们肯定给你找到称心的好房子!”

元栀:我相信你们。

她从不怀疑这些民间组织的成员的行动力。

那么,今明两天晚上的落脚点······

元栀摸了摸下巴,想起自己之前租的一个地方,她准备的那些材料还没开始动呢。

正好可以趁着今天和明天是周末的时间好好肝一肝,将东西做出来。

马上又要买房总不能只进不出,一年后还要上大学,想一想就觉得花钱如流水,那四万块似乎也不觉有很多了。

至于为什么是买房而不是租房······

现在买房,哪怕一年后她离开这里,也可以作为固定的升值资产。

买房子这种事情,几十年后是个华国人都知道亏不了。

以后元栀也估摸着自己买房的次数不会少了。

等以后她懒得赚钱时,做个包租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是长远的理由,而眼下的理由,则是元栀想住的舒服一些。

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到底是住在属于自己家里才是最快活的。

伸了个懒腰,元栀迈起轻快的步伐,脑海里不停变换着她准备造的东西。

先造一个自行车吧,审美方面,前面的杠子就去了吧。

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堆出一个收音机。

之前在沪市时,元栀替慕容青青修好了她的收音机,大致地摸了一下构造,也不是特别难。

收音机应该比自行车还要值钱些,她没打算创新,这时候的收音机对于她来说仿做一个不是什么难事。

那就先做这两个好了。

……

此时,刚从公安局出来没多久的李家则是乱地一塌糊涂。

李家的门被撬了!!

他们昨天遮遮掩掩刚回家时,就看见大门敞开,锁坏了。

要知道当时李公爹回来拿存折时可是清清楚楚记得将门关好的。

李老太刚要嗷,就被邻居告知是他们家老二回来撬的门。

当时李公爹前脚刚走,后脚李老二就回来了,听说他们都被关进公安局,就找东西明目张胆地撬了门,毕竟是他自己家,旁人也不好说什么。

然后又有人看见李老二拿了什么东西就匆匆忙忙地走了,连门都不关上,还是旁边的邻居好心合了一下子。

一听到这里,李家人在屋子里翻了一下,就发现李老二是把李老太屋里放钱的一个小匣子拿走了。

于是回来第一天,以李老太的哭天抢地告终。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李公爹、李家山以及张翠翠去厂子里,结果发x现他们都被辞退了。

李家的山一下子就倒了。

这可是直接少了三个工人。

这可能得了。

最后三人不停地解释被关进公安局里其实是个误会,他们这不都出来了嘛。

可是厂子里的工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离开这么久,还是那样子离开的,领导很不满他们身上传出的一些传言影响厂子的声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