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种田小日子(1326)

作者:月上银河 阅读记录

长达一天的殿试,并不会提供膳食,早晨起来吃过后,中午即便饿了也得忍着,直到下午考试结束之后才能离开皇宫。

众贡士站定,耐心等候,稍后十四名殿试阅卷官会出来面见考生,紧接着皇帝也会露面。

接下来开始走流程。

先是点名,所有贡士根据礼部会试的考试成绩,从前到后,依次点上一遍,同时会以礼部所记录考生之籍贯及体貌特征对考生进行二次检验,防止有替考情况发生。

随后是发考试作答成题的卷子,即答题纸,谓之“散卷”。

所有答题纸都是有固定格式,考生作答必须要按照行列,不能超出边框,否则成绩将被取消,同时会露出空白作为煳名所用。

考生需要自行将姓名、籍贯及三代履历写于答题纸上,也是为防止考试官提前在答题纸上作出记号。

散卷结束,考生都要站在自己的案桌旁,等候十四名阅卷官的到来。

到了辰时,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十四名殿试阅卷官在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刘健的率领下出来,分别列于正殿两旁。

随后,太监将盖着黄色绸缎的龙椅搬了出来,放在中央的位置,那是待会儿皇帝出来后的落座之所。

皇帝虽然是殿试的出题人和监考人,但他只是在考试最初的时候出现,并不会留在这边等候一整日,就连十四名阅卷官也要各司其职,回去办公,而不会在奉天殿外逗留太久。

真正监考者还是礼部官员,不过在皇宫殿试这种地方,就算考生想作弊也没那胆子,而且也没必要。

既然你要到作弊的地步了,那肯定是中不了一甲前三的,既然如此,不过是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区别,你作弊被抓,那就直接剥夺功名、发配充军,甚至要被杀头。

而不作弊,就算你文章胡编乱造,最后也是个进士。

殿试基本是最不用担心作弊的一场考试,每个考生都小心谨慎,生怕哪里做得不对,这种情况下务求发挥正常即可,至于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连想都不敢想。

一众贡士先参拜众殿试阅卷官,辰时一刻,皇帝在千唿万唤中走了出来,所有人均跪拜于地。

虽然都知道头顶上便是当今天子,每个人都想瞻仰龙颜,但却无一人敢于把头抬起来,因为跟皇帝对视,那也是天大的罪过,若真要追究,杀头都有可能。

祝泽清位于人前,距离皇帝很近,但他早就见过皇帝的真容,一点儿也不好奇,其他考生自然是好奇的,但是却是不敢,不过也不用着急,只要考取一甲前三进入翰林院,以后有的是机会看到。

宣读圣旨的是少傅兼内阁首辅大臣,皇帝都要尊称一声先生,由他代替天子传话最为合适。

殿试不考四书五经,仅仅是一道策问题,题目可长可短,看皇帝的意思,其中有小问题若干,要依次来进行作答。

“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策问题一道,其中小题共有两道,简单明了,不用大家去找,直接就看出来了。

场地太大,又没有扩音器,大臣年老体迈喊出来的话,最多前面的人能听见,至于题目到底如何,在制诰宣读完之后,会发下来,让考生自己研究。

殿试与乡试、会试在号舍内考试不同,这是在皇宫奉天殿外举行的露天考试,天气晴朗还好,若是遇到阴天下雨,考试便会相应延期。

考试的日子都是由钦天监算出来的,但即便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也无法精确判断一天内是否刮风下雨,更别说让钦天监的人提前好些日子去算,这本身就有点儿撞大运的意思。

好在老天爷给面子,今日风和日丽,在这样的环境下考试,算是一种享受。

皇帝高高在上,身边分列十四位殿试阅卷官,而在他们面前的露天广场上,坐着本届殿试应试的三百名贡士。

随着制诰宣读完毕,以制诰为主体的考题也下发到每一个考生手中,考生可以将制诰详细阅览,开始思考作答了。

祝泽清拿到考题后,陷入了思考。

殿试考的已经不完全是士子的知识面,以及写议论文的能力,而是要考士子的思想。

??所谓思想,意思就是要在儒家思想下,分清天地君亲师的主次关系,知道帝王御民和愚民的手段,帮皇帝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至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尚在其次,重点是让百姓认清楚皇帝治国那是“天赋皇权”,不能撼动帝王的统治。

??历朝历代的帝王,追求的皆不过如此,儒家学说之所以得到推崇,正是因为儒家学说很好地契合了帝王治国的宗旨,让皇帝觉得,只要读书人把儒家学说学好,同时能奉为经典,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统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