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种田小日子(1892)

作者:月上银河 阅读记录

祝泽清:“学堂里有些双儿和姑娘学生了,你去看看那些铺子或者作坊需要他们,把他们介绍过去干活儿。”

祝映丰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说出来:“堂哥,我有一个想法,你要不要听一下?”

祝泽清点点头:“你说。”

祝映丰:“干脆我们自己办作坊吧,这些都是人才,给其他人可惜了。”

祝映丰办了一个胭脂水粉作坊,卖得不错,他想开分铺,去襄北州开,但是缺少那种会干关键部分活儿的人,现在对他来说就是机会。

“我觉得你的想法不错。”祝泽清想了想,“但是这些人你用的完吗?”

祝映丰问:“有些什么人才?”

祝泽清:“刺绣、裁缝、口脂、种果树、种西瓜、种茶、种葡萄等人才。”

祝映丰思索片刻:“有多少人?”

祝泽清:“也不多,就五十多个。”

祝映丰自信地说道:“交给我了,我来安排。”

祝泽清把名单拿给祝映丰:“人还在官学学习,你准备好了就去找人,他们随时可以走。”

“没问题。”祝映丰当即去安排起来。

以祝映丰现在稳重的办事能力,祝泽清把事情交给他之后,就真的不用太操心了。

关于刺绣,祝映丰开了一家店铺,专门承接刺绣方面的活儿,这些孩子有擅长苏绣的,有擅长湘绣、蜀绣、京绣的,把她们的绣品一摆出来,再宣传一波,生意就上门了。

现在阳翟县不缺有钱人,只缺少让有钱人享受有面子的东西。

刺绣以高贵为要点宣传,那些富家千金、夫人,为了攀比和虚名,不由趋之若鹜,很快祝氏刺绣铺就闻名于阳翟县了。

而祝映丰又采取了饥饿营销的方式把价格提了上去,绣娘们各个干活儿轻松,还能赚不少钱。

除了这个,祝映丰还准备做番商的生意。

好些番商在两地中倒卖东西,这也是一个机会,他也认识不少这样的人,生意路线很快就打通了。

裁缝就更好办了,开一家成衣铺,但这个成衣铺跟其他的不一样,只定做衣服,还可以上门,给客人最大的面子和享受。

除了做衣服,还可以挑布料,又可以挑刺绣,反正什么都以客人的感受优先。

关于布料这个,又可以给布庄产生联系,一些学习织布和染布的孩子就去了布庄和染坊干活儿。

大家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互相联系在了一起,一起赚钱。

关于种植的就更好办了,让他们去开荒,他们懂技艺,只需要给他们种子,他们自己去种就可以了,这些稀有水果,种好了肯定能卖高价的,孩子们想证明自己,干劲十足。

一个月的时候,祝映丰向祝泽清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祝泽清对祝映丰相当赞赏,给他封了一个大红包。

……

时值五月,天气热了起来,西北一热,缺水的问题再度提上日程。

阳翟县打了许多井,但现在人多了起来,水也有些不够用了。

祝泽清坐在书房里,他的桌上放着一张西北这边的地图:想彻底解决缺水问题,只能这样做了。

祝泽清一连写了十几封书信出去,书信的内容都是——修建运河!

运河以凉州为起点,以庞元国哈米城为终点,把这两处河流连接起来,且修建的运河要足够容纳五条运船同时通行。

从凉州到阳翟县需要十五日,从阳翟县到哈米城需要一日,间隔总共是十六日的路程,间隔十六座城,全长大概二十四万丈。

这个工程听着都害怕,从来没人提过,也不敢提。

凌封玺看到祝泽清的信之后,都觉得祝泽清太疯了,修建一条全长二十四万丈的运河,简直难以想象。

其他相关负责人看到祝泽清的信之后,都不敢相信,看了三次才敢确定他说的,都认为祝泽清疯了。

皇帝看了祝泽清的信之后,也觉得祝泽清有些疯,但随后陷入了深思。

大概只有修建了这条运河,西北才真的彻底摆脱缺水的问题,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西北就不会再贫穷,不会再成为朝廷每年都需要赈灾的累赘。

皇帝当即把大臣召集起来,商讨修建运河之事。

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一些赞成修建运河,彻底解决问题,一些反对修建运河,劳民伤财。

皇帝被炒得头疼,一拍桌案,同意了祝泽清的决定。

找大臣来商讨,不过是为了走个形式,等大家吵完,他也就直接决定了。

皇帝当即给祝泽清下旨,册封为他运河大使,全权负责修建运河一事,且西北个州府官员全力配合,若是不配合,直接革职查办。

有了这道圣旨,祝泽清的运河大计算是可以实施起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