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一下热门变异生物(860)

作者:高山狸藻 阅读记录

光从污染源打开后的组织结构来看,你实在很难瞧出它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一切表面上看都是那样平平无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也不奇怪。

试想当几亿年后,所有人类所搭建的建筑伟迹都早已坍缩成了齑粉,过往的文字巨著也不复存在,或许就连人类自己也遭遇过几次灭绝与新生,新人类通过考古发现一种早已灭绝的鸟类,他们发现这种鸟的喉管要比其他普通的鸟纲动物发达得多,可他们要怎么知道这种曾经被称作鹦鹉的东西竟然能口吐人言?

抑或当他们看到电鳗留下的残骸,人类纵使可以复原电鳗的DNA组和原始细胞,可如今电荷已不在细胞膜内外穿梭流动,他们又怎么能猜到这种古老的生物居然能通过演化后的肌肉细胞放电?

——也许一切秘密就隐藏在肉眼所无法观察的化学层面上。你所看到的,远远比不上真实发生的。

而除非人类能将盖亚绑架,装进最先进的粒子探测器里,和上万台用以分析数据的电脑相连,记录下整个过程中盖亚体内所有的能量变化与生化反应,否则人类观测手段的局限将很可能让他们永远不会得知其中奥秘。

反物质。谢松原反复咀嚼着这个词汇。

两个正反粒子相撞释放出光子对,听起来不是什么大事。然而要知道,粒子的质量十分之轻,10亿亿数量的反质子加起来也才一克。换算过来,一克的反质子和一克的质子湮灭在一起,就能释放出20亿亿的高能γ光子。

那是质能转换的完美体现。等同于四万吨TNT爆炸当量,能让广岛灰飞烟灭两次。

一阵奇异的响动倏地攥夺了谢松原的注意力。

他怔然地抬起头,视线左右转动了一下,意识到那传进耳廓的声音从何而来。

水声。哗啦啦沸腾如海浪翻滚的水声。

是盖亚。

它弄出的动静越来越大了。湖面上升起一阵浓郁的白雾,那是附近的湖水在它极高的体温影响下遇热蒸发成了水蒸气。

湖水炙热翻滚,仿佛一锅烧开了的热水,靠近盖亚的地方咕嘟、咕嘟地沸腾冒泡。

白浪涌动,热气从中心不断向外散开,逐渐传导至整片湖泊。

不知道是不是谢松原的错觉,他居然觉得盖亚在发光。

不是脑子里那些脑虫局部发出的光,而是盖亚自己——

它身体上的每一寸肌肤都一点点地亮了起来。

一开始,盖亚还是灰扑扑的,像是一块暗沉无光的礁石。但随着它身边的水波沸腾得越发激烈,盖亚的身体也渐渐泛起了某种暧昧的光泽。

那颜色最初先是几乎让人看不出的暗红,慢慢的,它越来越红,越来越亮……

的确不是幻觉。

不止他一人注意到了盖亚的异常。骨子里的兽性让白袖下意识地开始前爪刨地,谢明轩也脸色发白地看着湖中巨怪。

黑体辐射。谢松原明白过来。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在黑体辐射中,随着物体自身的温度不同,它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不一样。温度决定了波的长短,而波的长短又决定了物体的颜色。

因为自身温度太低,我们正常见到的绝大多数物体都不发光,包括人类自己。

而物体一旦超过700开尔文,也就是426摄氏度,就会开始发可见光,

到了1000K的时候,物体开始发出明显的红光,随着温度越来越往上,物体的颜色开始逐渐变成橙色、黄色、白色,最后是蓝色。

……盖亚在升温。

它突破了自己的恒定体温,一路肉眼可见地改换颜色。即使不能用仪器亲自测量,谢松原也能看出盖亚在以怎样惊人的速度加热自己。

从深红,殷红,再一点点变浅。

粗略估计,盖亚此时的体表温度恐怕已经到达了一千摄氏度,并且还完全没有就此停下的迹象。

温度从内部向外扩散。当盖亚的腹部正中心开始发红的时候,它的身体最外围还是黯淡的灰蓝色——那是它原本的肤色。等那深红终于扩及到了全身范围,盖亚的身躯中心也已经朝着下一个阶段进发了。

微妙的、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好像他也曾在哪里看过这样的景色。

当最亮处的颜色转变为猩红时,吴祺瑞的一大帮手下已近乎围满了整个岩浆库。

吴祺瑞折返回来,注意力却已彻底不在谢松原等人身上。他双手插兜,回身遥望着盖亚,好像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

滋啦啦——滋啦啦——

岩浆库内的灯泡诡异地不停闪烁。

连通着耗电仪器的插座冒出骤亮的电火花。

时而闪现、时而消失的黑暗中,只有水中的庞然大物在散发着恒定的炙热光线。那光芒将周遭的一池湖水都照出幽暗的血红颜色,水光凶急地拍打岸边,嗤啦!湿淋淋地浇透了岸边的一方岩地。

同类小说推荐: